万水千山总是情(第16/19页)
如有重大的祭典和祈求,处女仍是要拿出来杀的。
这座城镇的空茫,也许是慢慢没有了后裔方才完全没落的。”
马丘比丘的主要景点集中于城市区。而城市区的西部又分为宗教区和男子区。宗教区主要建筑有三窗神庙、“因蒂万塔纳”以及宗教仪式区。据说,第一代印加帝国的国王就是从一座有三个窗户的房子出发,之后建立了王国的,因此,三窗神庙显然是印加人为了缅怀先祖的创功立业而建造的。从三窗神庙极目远眺,整个古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顿感心旷神怡。“因蒂万塔纳”在印加语里意为“日规仪”。印加人崇拜太阳神,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子孙”,因此在每一座印加城中都会建造一个神圣的日规仪,专门用来观测并标明太阳的一切运行情况,以便象征性地捆住并控制住太阳,防止它有一天坠落下去。比起宗教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还是印加王宫以及大塔楼。这两处建筑的石墙精美绝伦,已经可与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及贞女庙媲美。城市区的东部也分为两个小区:服务区和妇人区。服务区的主要建筑是磨房,是印加人为了将玉米磨成面粉而建,此外还有一些房舍及仓库。妇人区有一座三门厅,是马丘比丘这座古城里最大建筑群之一,里面包括了16个小区。另一个建筑名叫圣石区,也被称为“帕查妈妈”神庙。“帕查妈妈”是大地女神,也是印加人继太阳神之后崇拜的偶像,象征着丰产,是他们心目中的造物之神。西部和东部之间有一座巨大的广场——神圣广场。这里视野开阔,古城全貌一览无余。神圣广场与库斯科城中的武器广场一样,是举行宗教仪式的重要场所,只要出现这种场合,这个地区方圆5公里以内的人们就从各个山间小路赶来,有的人甚至直接涉过乌鲁巴班河来到这座神圣的古城进行朝拜。
印加帝国的境内散布有数百个城堡、要塞以及城市,而马丘比丘仅是其中之一。但是马丘比丘对世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魅力有一部分来自发现它的历史学家或探险家的精彩故事,也许就像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制作的影片《夺宝奇兵》中精神抖擞的大学历史教授、考古学家印第安纳·琼斯那样,是一位也戴着帽沿下垂的宽边帽,穿着卡其布茄克衫的冒险者;而另一部分的魅力,则来自于更早一些时期的马丘比丘,因为马丘比丘像当初的科潘遗址那样,被它的建设者们抛弃了,至于原因至今成谜。
“只因这座在一九一一年方被美国人希兰姆·宾汉(Hiram Bingham)发现的废城至今考证不出它的居民何以一个也不存在,便罩上了‘失落的印加城市’的名称,慢慢知名于世了。
那片即将来临的废城,在瑞士作家凡恩·登尼肯的书中亦有过介绍;偏说全城的人神秘失踪,不是当年弃城而去,是被外太空来的人接走了。
这我是不相信的,不知倪匡又怎么想?
书中的考证说,这个城市一直到十七世纪,都已证实是有人居住的,那么为何突然消失了呢?”
当今,马丘比丘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世界上已知的最庞大印加帝国之一的遗迹而屹立于世上。而凡是来到库斯科的外国游人,多半都是冲着马丘比丘来的。如今,古代的明珠将会释放出更为璀璨的光芒,将会有更多的人不远万里,来到魂牵梦绕的马丘比丘。
印第安的古朴韵律
“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古巴诗人何塞·马蒂
三毛的秘鲁之行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中度过,因为去马丘比丘的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所以需要等待,对于马丘比丘,三毛有种近乎顽固的执着:
“我们还在古斯各,等待着去玛丘毕丘的火车。不看见那个地方是不肯离开秘鲁的。”不过,这种漫无目的、不知何时到头的等待的确容易让人徒生压力,“无尽的等待,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煎熬,就如那永不停歇的雨水,慢慢在身体里面聚成了一份全新而缓慢加重的压力。旅程在这古老的城市中暂时中断了。”
直到机缘巧合之下,三毛看了一场印第安民族音乐舞蹈,这才为她苍白的等待生活抹上了一笔重彩。灯灭,夜戏开始:
“便在那个时候,布幔缓缓地拉开来。
舞台的地竟是光滑的木板,正正式式的场地,在这样的老城里,实在难得了。
四个乐师坐在舞台后方凹进去的一块地方,抱着不同的乐器,其中那位销票的中年人,也在里面。
他们的服装,换了蹦裘外衣和本地人的白长裤,下面是有风味的凉鞋,只有匆忙赶回来那人的长裤没有换。
那时,其中一个大男孩子站出来报幕,问候欢迎观众在先,介绍乐师在后,有板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