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第14/19页)

库斯科的最主要、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建筑是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及库斯科大教堂。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声名远播、世界闻名,是印加帝国时期举行“太阳祭”的地方。也是古代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它被建在了一个小山坡上面,是当时可以俯瞰库斯科全城的巨大防御系统。同时,这里曾经也是印加帝王的行宫,宏伟而壮观的建筑群显示了当时印加帝国的强大,从建筑艺术等方面来看,古堡是庞大而坚固的,其建筑结构也是新颖而复杂的,以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为起点,印加人还向外修筑了一条漫长的栈道、全长二千至三千公里,是古代秘鲁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另一主要建筑是库斯科大教堂,从一开始建立到最后竣工,前后整整花费了100年。这座教堂完美融合了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两种不同形式。教堂内还有雕刻精美的布道坛以及高大华贵的镀银祭坛。一口13吨重的大钟悬挂在大教堂顶端的福音钟楼,据说这是整个南美洲大陆最大的钟,当钟声响起时,40千米之外的人都能听到。

如果说白天库斯科能让人体会到历史的深沉与凝重,那么夜晚的库斯科则变成了一个风情万种的曼妙佳人。她既清纯又沧桑,仿佛不知尘世的喧嚣,但却又看惯了人间的变幻;她携着甜美微笑,缓缓向人们走来,又带着无尽的忧伤逐渐在黑暗中隐去。她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一个难舍的情结,抑或是一个时光的迷梦。历史与现实在这里融合而凝固成了一个奇妙的整体,行走在夜色中库斯科狭长而凸凹不平的石路上,看着人们倚在自家门口随意地拉着家常,手中拿着刚泡好的古柯茶;随手推开路边一扇古旧的木门,也许有一段小咖啡馆的美丽邂逅正等待着你;踏入一座昔日西班牙贵族的大宅,却发现走进的是一家华贵典雅的五星级酒店;看着从窗口中流淌出来的奶白色灯光,耳边适时地飘荡过一缕排箫的乐曲……

夕阳西下,余晖中,库斯科显得更加的古朴端庄。站在城中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任思绪自由地飞翔,恍惚之间,我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见证了印加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消失在云雾之中的城市——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不是石头城,它是用人,用人的激情,用人的梦想,用人的血汗筑成。”

——秘鲁诗人阿尔维托·伊达尔戈

20世纪初,传说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无论是长达300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期间,还是秘鲁独立后100年间,人们都对它一无所知,当然更无人涉足此地。在这400多年的时光,只有翱翔于天际的鸟儿方能一睹古城雄姿。而它,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马丘比丘被浪漫地称为“失落之城”,是一座位于马丘·比丘和维依拉·比丘山峰间、某一山脊高处的古代印加城堡遗址。”。“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与此相对的还有登瓦纳比楚山峰,在印加语中的意思是“年轻的山峰”,处于马丘比丘“古老的山巅”前方,登瓦纳比楚山峰是观看马丘比丘风景的最佳地点,从这里看到的景色可谓妙不可言,能清晰地看到遗迹中小小的庙宇以及直通深渊边的梯田小路。马丘比丘,是印加人智慧与艺术的最大见证。

“嬷嬷和伊莲娜为着玛丘毕丘这两个契川字,热烈地争论着,一个说是‘老城市’的意思,一个说该译成‘老山峰’。”

从印加帝国当年的都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有一条专门为旅客建造的高山铁路。虽然这条铁路全长只有几十公里,但一路上伴水而行,盘山过洞,曲曲折折,可以说此项工程非常险峻。乌鲁班巴河在铁路旁边奔腾而过,湍急的河水猛烈拍打着从两边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顿时激起了数米高的水花,因此而发出的隆隆之声不绝于耳,犹如鸣鼓一般,令人不禁想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诗句。

“火车沿着‘乌日庞巴河’慢慢地开,我坐在左边窗口,整个山谷中的农田、牛羊及花草看得清清楚楚。

昨日力争要左窗的票子,卖票的人奇怪地问我:‘你去过了?怎么知道那一边风景好?’

这一招是算中了。”

这列专为旅游用的火车正沿着一条“之”字形的盘山铁路缓缓往下而行,感觉就像陷入狭窄山谷的一条巨大游龙,失去了腾空飞行的自由一般。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热带仙人掌不断地闪过,远处是犹如头戴银盔的雪峰,这种景象,恰似一群威武而立的武士,整齐细密地列队在蓝天白云之下,威严地守卫着这片地方。旅游火车的终点,已经快到山谷的尽头,由谷底向上仰望,只见悬崖峭壁,云雾腾空,但是仍然看不到马丘比丘的丝毫。下了火车之后,来到阿瓜苏车站,换乘汽车,途中,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由于道路狭窄,所以每逢两车交汇之时,必须有一辆车主动停下或是后退,这样才可顺利通行。尽管当地司机对于这种情况已经相当熟悉,处理起来也有条不紊,但透过车窗看到下面深不可测的峡谷,还是让人禁不住捏一把冷汗。当汽车到达山顶之时,高山之城马丘比丘这才豁然出现在这群峰环抱之中,展露出它那神秘的面容。踏着石块垒成的山路,行走数十里,即可见群山环抱之间,悬崖峭壁之上,马丘比丘,这座过去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神秘古城,如今竟无比真实地呈现在了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