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事如棋局局新(第9/15页)
关键时刻,军部却对“关特演”喊了停,原本至少扩充二十个至二十五个师团的计划,才进行了一半就戛然而止。关东军司令部对此当然不开心、不高兴,可是也无可奈何。他们就像酒醉的螃蟹一样,全身都动不了,只能用眼睛死死瞪着对面的苏联远东军。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一举一动都能触及苏联的敏感神经。在这方面,超级间谍佐尔格和他的间谍网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佐尔格间谍生涯末期最得意的情报,就是探知了7月2日御前会议中关于日军的南进内容。
当时松冈还在公开说南北方都将爆发战火,但佐尔格很有把握地向莫斯科报告:日本南进是确定无疑的,而北进只是虚张声势。
佐尔格的情况让斯大林松了口气,不过仍不敢从远东大量调兵,甚至在日本政府承诺会遵守中立条约以后还是如此。
9月14日,佐尔格再次报告莫斯科,认为日本不会进攻苏联,除非以下三种情况发生:莫斯科陷落、关东军的规模三倍于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西伯利亚爆发内战。
10月中旬,佐尔格的间谍网暴露,他本人在东京被日本警察特高课逮捕,三年后遭到处决。

邮票中的佐尔格形象。这位德俄混血儿是20世纪最著名的苏联间谍,具有出神入化的间谍技能,为莫斯科提供了许多日方的绝密情报。
佐尔格被捕前的情报引起了苏联政府的重视。经过研判,他在情报中所说的三种情况暂时都没有发生的可能。正好这个时候莫斯科战役打响,苏军在西线急需大量兵力,苏联遂接连不断地从远东抽调部队,其中就包括曾参加过张鼓峰战役的步兵师。
在抽走老部队的同时,苏联又用“顶缺填陷”的办法向远东派遣了一批新编部队。这些部队的士兵没有任何军事基础,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才立即开始接受初步训练。
到1941年末,苏联远东红军估计有二十三个步兵师,总兵力达八十万左右,数量上比已经扩充的关东军还多十万。不过其中有八个步兵师,也就是二十多万兵力是新编部队。如果日苏当时发生战争,仅就兵员而言,日军并不处于下风。
关东军司令部仍期待着对苏联发动进攻,以报当年诺蒙坎落败之仇,然而局势的发展已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12月8日,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偷袭获得成功,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大本营的指挥重心也随之南移。
特殊大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任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向苏联驻日大使强调:“日本将继续遵守日苏中立条约。”
这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但他又生怕日本言不由衷,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偷偷进攻苏联。为此,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苏联远东军的多数航空部队就进入了二级战备,飞行员们冒着严寒在飞机旁待命。地面部队更加不敢稍有懈怠,边界苏军阵地上的所有碉堡都进入了随时可以射击的临战状态。
日军大本营其实同样担心苏联从背后发动攻击。关东军接到的指示是:“大体维持现状,加强防卫,严密警戒,尽量避免发生战争。”
虽然规定只能防不能攻,但关东军司令部一直没有忘记加强对苏作战的筹划。在日本陆军的南线作战暂告一段落后,关东军司令部新设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装甲军和第一军司令部,并任命山下奉文为第一方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为第二方面军司令官。
山下因在马来新加坡战役中大败盟军而一战成名,被称为“马来之虎”。阿南之前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担负侵华正面战场上的指挥主责。二人的走马上任,很自然是加强对苏防卫的一个重大措施。
针对这一情况,莫斯科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继远东军区被改组为远东方面军后,外贝加尔军区也被改组为外贝加尔方面军。按照苏联军事制度的规定,军区只是本区域内的驻防兵团,改组为方面军后,就成了作战兵团。
两个方面军原来都缺乏有作战经验的指挥人员。苏联政府采取换岗的办法,将远东部队的指挥员调到西线进行实战锻炼,他们的职位则由已同德国打过仗的将军和军官代替。
从苏联的整个布局来看,重点还是放在西线,东线能不抽兵就尽量不抽兵,但这也要视具定情况而定。苏德战争的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苏军迎来了他们最为艰苦的时期。5月,德军发动新的攻势,苏军在从南到北的全部战场都遭遇了致命的失败。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战役之初,德军进展顺利,苏军一直被对方逼到了伏尔加河岸边。
危急时刻,斯大林下达命令:“绝不后退一步!”同时继莫斯科战役之后,再次从远东地区大量抽调兵力。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仅从远东方面军就抽走了八个步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