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时事如棋局局新(第6/15页)
松冈这样回答,人家还敢不加以戒备吗?至7月12日,远东红军只调走了五个狙击师和五个坦克旅。与苏德战争爆发时的远东兵力相比,前者只占百分之十七,后者只占三分之一。
“关特演”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令的传达一律禁止使用电报,连词句都特意进行了改动,比如“补充召集”改成了“临时召集”,“动员”改成了“临时编组”。原先对于应征的士兵,都要举行壮行会和送行会,现在也予以禁止。
日军挖空心思保密,苏军则使尽手段解密。尤其是“关特演”之后,苏联加强了对日的情报侦察工作,不仅派往伪满的地下情报人员显著增加,而且军用飞机的越境侦察活动也十分频繁。从7月到年末,苏联飞机的越境侦察多达三十次,是上半年的两倍。
在初步获悉“关特演”的内幕之后,苏联远东军又在碉堡群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反坦克设施。日军坦克在诺蒙坎战役的表现其实只是一般,但是因为苏军在西部前线吃足了德军坦克的苦头,导致对坦克战特别敏感。如果不在远东挖上几道反坦克壕,设置上一些反坦克障碍物,他们自己心里都觉得不踏实。
在第四次诺蒙坎战役中,朱可夫曾选择星期天发动“八月大攻势”,并一举击垮了关东军。为了防止关东军如法炮制,一到星期天和节假日,苏联远东军地面部队都要采取严密的警戒措施,空军值班部队则要进入一级战备装态,也就是飞行员直接在飞机驾驶室里待命。
有如东京的夏雨
日本是一个感性的民族,岛国的政治家们在思维上也往往自相矛盾,缺乏必要的逻辑性。7月2日的御前会议就是一个典型,天皇和近卫一样,本来都希望美日谈判继续进行并取得成功,但最后做出的南进决定却是南辕北辙。
美国方面很快就获悉了这些内容,他们立即断定日本对谈判毫无诚意,谈判形势由此极度恶化。
近卫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政策是否需要做出改变或调整,他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松冈,认为正是松冈坚持要跟随德国对苏作战,才惹怒了美国。
自第二次近卫内阁组成以来,松冈到处上蹿下跳,使得内阁近乎已成为他一个人的活动舞台,这也使得身为首相的近卫十分不愤。
既然内阁已变成了“松冈内阁”,还要它何用?7月17日,近卫步米内之后尘,呈请内阁总辞职,用这种类似于自行断腕的方式,将松冈摒出了局外。
这是近卫耍的一个政治小把戏,而且非常成功。7月18日,天皇再命近卫组阁,第三次近卫内阁成立。阁员大部分都未变动,除了倒霉的松冈,其外相一职被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所取代。
近卫让丰田与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合作,共同负责美日谈判,并由他自己亲自进行指导。
一方面,近卫试图以全新的姿态与美国谈判;可是另一方面,进攻越南南部的政策不但未被取消,而且被毫不犹豫地付诸实施。7月25日,日本陆军占领西贡,紧接着,海军又占领了日俄战争期间俄国舰队曾停泊的金兰湾,并在附近修筑了一座大型飞机场。
金兰湾隔海与马尼拉、新加坡相望,陆上与泰国相毗连。日军在占领金兰湾后,英美荷在南洋的殖民地已全部处于其进攻范围之内。三国闻之既惊且怒,美日谈判几乎为之中断。

日军进入西贡。当时的西贡为法国维希政府所控制,是中国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最后一个地区。在被日军占领之前,美国可从这里向中国运送军火、燃料及每月一万吨的援助物资。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特别是英国在战略上比较被动,两国在跟日本打交道时多少还有点哄着对方的意思。恰恰是苏德战争改变了世界局势,形成了英美苏从东西两面包围德国的新格局。英美的负担迅速减轻,它们在向苏联提供大规模援助的同时,对日本的态度也更加趋于强硬。
7月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施冻结令,不仅冻结了日本商社在美国的资金,还停止了对日本的全部贸易,经济制裁迅速上升为真正的经济战。
英国、荷兰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英美荷毫不留情的经济封锁,使得日本海外贸易在日军占领区之外完全失去了市场。
日本原来在美日谈判中的主要诉求,是希望美国不要参加欧战,这样一来,其中心不得不集中在如何恢复美日经济贸易之上。
南进不易,北进也没有能够启动的苗头。看上去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在进展上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他们的闪电战在苏联的斯摩棱斯克搁浅了,以至于到7月中旬以后,战线已呈胶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