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第24/28页)

第五、六两句,“计疏”,指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白璧”,指项羽接受了鸿门宴上刘邦逃席之后张良献上来的一双白璧;“孤臣去”,指范增离开项羽。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认为范增通敌,夺了范增的权,导致范增愤然离去。“乌江”,项羽自杀之处;“后骑”,指刘邦手下的灌婴率五千骑兵追杀项羽。这两句说,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连自己唯一的谋士范增都离开了自己,最后落了个兵败垓下、乌江自刎的下场。

第七、八两句,“遗庙”,指项羽庙;“酹酒”,指以酒浇地,祭奠项羽;“虞姬”,指项羽的宠姬。这两句说,荒林中的项羽庙只有后人以酒祭奠,年年青草中似乎都有年轻貌美的虞姬在翩翩起舞。

乌江项羽庙

[宋]吴龙翰

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

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

吴龙翰这首诗颇有见地,他指出了道义失败是项羽战败的原因之一。首二句说,项羽这样的盖世英雄就这样在乌江边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千古遗恨就如滔滔长江滚滚不休。这是写项羽之憾。

后两句说,当汉王刘邦为义帝发丧那一刻,项羽已经在政治上输了第一笔。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二年刘邦兵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河南偃师市),当地三老董公建议刘邦为项羽杀死的义帝发丧。刘邦立即采纳了这一建议,为义帝发丧三日,亲自为义帝之死大哭,并向天下诸侯发布文告:义帝是天下的共主,项羽杀义帝是大逆无道。刘邦此举当然意不在义帝,但是,刘邦从此高高举起了一面正义的旗帜——为义帝复仇。

刘邦在与项羽的争斗中,政治、军事两手都用,而且两手都很硬。项羽只管动粗,不知使用政治手段。特别是在义帝的问题上,项羽明显输理,刘邦在政治上因此而占了主动。诗人独独拈出这一条评价项羽的失败,非常有见地。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但是,有了后面两句,全诗顿生光辉。

项羽庙

[宋]李新

空使秦人笑沐猴,锦衣东去更何求。

可怜了了重瞳子,不见山河绕雍州。

首句,“沐猴”,用“说者”笑项羽为“沐猴而冠”的典故。本句写项羽弃关中而建都彭城,白白使后人耻笑。

次句,“锦衣”,用项羽“衣绣夜行”的典故;“东去”,指项羽离开关中东至彭城建都;“更何求”,还求什么。本句写项羽东去关中至彭城建都犯了大错。

第三句,“重瞳子”,指项羽;“了了”,了不起。此句称项羽长相奇异,但却命运不济。

第四句雍州,是中国古九州之一,今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东南部外、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此指关中。所谓“山河绕雍州”,指自古得天下者皆凭雍州起家。

项羽

[元]侯克中

破斧沉舟北渡河,英雄到此顿消磨。

入关不解除秦法,失路徒劳怨楚歌。

敌国岂专韩信勇,谋臣唯一范增多。

子婴见杀怀王死,却叹虞兮奈若何。

首联,第一句写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第二句写项羽兵败乌江时,英雄之气消磨殆尽。对比鲜明。

次联,第一句写项羽入关未能及时废除秦朝苛法,“失路”,指迷失道路。项羽在垓下突围后,向一老农问路,老农有意误导,致使项羽陷入大泽中,延误了时间,被刘邦的追兵追上。但是,本诗中的“失路”并非指此,而是指垓下战败之时。“怨楚歌”,指《垓下歌》。此联说项羽入关之时未能及时解除秦朝苛法,却在垓下失败之时大唱《该下歌》,批评之意,非常明显。

第三联,“敌国”,指汉刘邦。此联写刘邦手下并非只有一位能征善战的韩信,意在说明项羽失败不仅仅是刘邦手下有韩信,自己手下只有一位谋士范增都不能相容,怎么能怪刘邦呢?

尾联延续了第三联的写法,先写项羽的过失。秦降王子婴被项羽所杀,怀王心也被项羽所杀,因此,在政治上处处被动至极,但是,项羽自己却不能省悟,《该下歌》中还无奈地唱道: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充分肯定了项羽在巨鹿之战立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指出了项羽不废秦朝苛法、杀子婴、诛义帝、疑范增等人生败笔,悲叹项羽不懂得自己所犯的这些错误,反而只会唱《垓下歌》,感慨命运不公。其实,项羽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并非因为对手刘邦有一位军事天才韩信。

项羽

[元]李昱

过人才气更重瞳,惯与神骓立战功。

三户亡秦知气数,诸侯朝楚属英雄。

孤忠亚父头空白,扶义怀王血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