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14/16页)
这时,那个郑文公还在执行着周惠王交给的任务,去把那个传统盟友申侯叫来,叫申侯出面带着礼物去楚国,请楚国过来收拾齐国。
你想想,齐国能放过这个郑文公吗?
于是,郑文公的好日子开始了。
先是齐国猛打郑国,楚国过来救;然后郑文公表示不跟齐国为敌了,现在跟齐国为敌就是与人民为敌。可楚国又不放过郑国,派兵过来猛揍一顿,当然,齐国又来救。弄得郑国那片土地,成了齐楚打架的好战场,最后只苦了广大郑国人民。当然,郑文公也苦,可他的苦没人同情。
郑文公这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乱来的。
郑文公被打了多次,也给打得聪明起来了,最后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那个老搭档申侯的头上,说都是申侯教唆他干的,那时自己头脑糊涂,一点不觉悟,上了他的当,现在经过霸主的猛烈教训,思想进步了,终于认清了申侯这个家伙的嘴脸,于是大声宣布跟申侯彻底划清界限。为了表示界限划得清,郑文公干脆砍了申侯的脑袋,说,以后谁再乱来教唆我,就是这个下场。这些戏做足之后,郑文公派他的儿子公子华带着郑国代表团去跟齐国签订盟约。
郑文公虽然近来思想活跃,活跃得差点把郑国玩完,按他的说法是,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郑国的长远利益,只是后来走错了一步才弄成这个样子,可错误谁没有?这说法好像也不错。其实这哥们儿的眼光是一点不远的,视力比老鼠强不了多少,比如到了现在还没定个接班人。他不定接班人,所有的儿子就都觉得自己有当接班人的资格。
公子华觉得自己的资格最老,因为他是大儿子,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老爸一挂,就轮到他接过权力大棒了,可现在他的老爸很喜欢他的那个弟弟公子兰。他怕哪天老爸喜欢弟弟喜欢过了头,就突然宣布让弟弟当太子,那样一来,他这个大儿子只赚了年纪,没有别的好处了。因此,他曾经串通过郑国的三位老臣孔叔、叔詹、师叔,请他们帮忙。哪知,这三个人都是正直的老臣,听了他的话之后,反而大义凛然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劝他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听老爸的话,当老爸的好儿子,而不是有其他想法。
公子华本来想叫他们帮自己的忙,哪知,话题才开了个头,自己马上就变成个犯错误的小学生一样,给三个老家伙一顿猛批,批完了之后,还说这是语重心长的教导,是为了挽救自己,希望自己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他决定好好地收拾这三个老家伙。
当然,现在他老爸很看重这三个人,因此,他要是直接向这三个人下手,那是万万不能的,估计自己的手还没下,老爸的大刀就已经先砍下来了。他想了一个办法,要借齐桓公的手把这三个老家伙搞定。齐桓公要杀什么人,他老爸能管得着吗?
他见了齐桓公之后,马上就对齐桓公说:“老大,你知道是谁叫我老爸跟你对着干的吗?”
齐桓公说:“不是那个申侯吗?”
公子华说:“我老爸能听申侯那个猪头的话吗?告诉你,是孔叔、叔詹、师叔三个家伙啊。这三个家伙天天在我老爸面前,做我老爸的思想工作,我老爸最后受不住了,这才决定背叛老大的。后来,也是他们又一起叫我老爸杀了申侯当替罪羊的。我老爸的那个耳朵硬度向来有点不够,总是听那三个家伙的话。如果还留那三个家伙在我老爸身边,说不定哪天郑国又会跳槽到楚国那一边去呢。”
齐桓公的智商本来就不怎么高,一听这话,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就只齐桓公一个人,公子华的这个阴谋实现得很容易。
可还有管仲在那里。齐桓公虽然全盘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一点不怀疑地上了公子华的当,但他有个特点,不管做什么事,尤其是关于国内国际的大事,都要去问问管仲,最后拍板权全在管仲那里。
这件事,他当然也要去问管仲。
管仲是什么人?能上公子华的这个当吗?他一听老板的话,连脑子都不用运转一圈就知道这全是公子华的把戏:“老大,我对那三个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思想很纯洁,人品很不错,工作很认真,根本不会搞出这些事来。你要是相信了公子华的话,你就上了他的大当。”
齐桓公一听,居然耍圈套让老子上你的大当,不把你搞死,你不知道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马上叫管仲负责处理这件事。
管仲处理得很简捷,只是派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子华的老爸,说你儿子的人品出现了大问题,你不想乱下去,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你想让郑国从此进入大乱时代,就让他继续活下去。
本来郑文公心里就对这个大儿子没有多少的好感了,这时接到管仲的这个警告,脸上马上就出现了杀人的神态,当场派人过去,砍了公子华的脑袋——那时,杀子杀父杀哥杀弟在官场中已经变得很正常了,是权力斗争中最经常性的活动——然后再派孔叔作为郑国的特使去跟齐国签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