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齐国的兴衰(第13/16页)
隰朋听说周惠王现在对太子的态度有点变化,就要求见一见太子。
周惠王有点不高兴,但他不是猪头,知道自己虽然是大王,是全国老大,但霸主的分量却比自己重了,因此也不敢得罪这个特使。
周王的太子叫姬郑,是原王后的儿子。后来,王后死去,周惠王又任命了新的第一夫人,新第一夫人叫惠后,人很漂亮可爱,周惠王很喜欢,于是就想把原来的姬郑的太子位免去,让惠后的儿子姬带当太子。他把姬郑叫来的同时,也让姬带一起出镜。
隰朋一看,就什么都明白了。这哥们儿估计跟姬郑个人交情很不错,回到齐国就对齐桓公说:“老大,看来太子有点不妙了。老大现在是诸侯的霸主,是大家心目中的大救星,为什么不想办法救一救太子?否则,周朝乱了套,霸主也有责任啊。”
齐桓公有个屁办法?但他实在想插手一下周朝这个事务,让自己的霸主事业更上一层楼。他没有办法,但他知道管仲有办法。他把管仲叫来,说:“仲父啊,你得想个办法保住姬郑当上下任周王啊。要不周朝一乱,咱也好不到哪去。”
管仲说:“这个好办得很。马上召开一个大会,列个出席大会的名单,叫姬郑代表周朝到会指导。只要姬郑出席了大会,让大家全面认可了他的接班人地位,周王以后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马上通知各诸侯,到卫国的首止开会。
会议时间是在公元前655年5月。
来的仍然不外乎那八国小诸侯。这八国的地皮不大,人口数量也有限,但不管怎么小,他们也是诸侯,而且占了诸侯的大多数,因此会议仍然是一个隆重而热烈的会议。这种会议,一般都是吃吃喝喝,顺便集体玩乐几天,然后拎着会议的纪念品笑呵呵地回去。以往齐国大会诸侯时,一般很少叫周朝派人参加,都是在开会时设个虚座,表示对周王的尊重,可这次,却让姬郑出席,而且是代表周王出席的。
在大会上,齐桓公带着大家一齐向姬郑行礼,并号召大家像尊敬周王一样尊敬姬郑。他这么一号召,大家谁敢不响应?谁敢不坚决拥护?
齐桓公为了让姬郑跟各路诸侯混熟,使人气猛涨几个百分点,因此就叫姬郑继续留在首止,与大家玩一玩,反正回去也是玩。
周惠王这时很生气,觉得这个齐桓公实在太不像话了,管闲事居然管到自己头上来了,现在是管太子的事,估计没多久就会管到现任大王的头上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的周惠王虽然很生气,但他不是猪头,也知道,不管自己如何生气,齐桓公的后果一点不严重,管仲是不会把他的情绪当一回事的。可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最后,他经过很多天的脑力劳动,把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觉得自己没有实力,为什么不借用人家的实力?
现在能有实力跟齐国比拼一下的只有楚这个流氓国家了。就叫楚国跟齐国打一场,不管谁死谁活,自己都是赚!
这哥们儿的这个想法很不错,应该是周王朝N年以来,最有创意的想法了。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太高明了,不好好地实施一场,实在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他很得意地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的头号助手宰孔说了,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太强了:齐国带着大军去打楚国,可连个箭都没有射出去就回来了,说明齐国其实也是个纸老虎,可以让楚国收拾一下这个霸道的帝国主义。而且是师出有名的——现在齐国扣留太子,就是个很好的借口。
宰孔表示反对,但周惠王不听,他派人偷偷拿了一封鸡毛信跑到首止,交给郑文公,要郑文公迅速跟楚国取得联系,希望郑楚联合起来,把齐国搞定。
这个郑文公也是个超级菜鸟,也不想想自己的江湖地位只能算个屁,以前夹在两强中间,给打得满世界乱跑,差点死掉的次数绝对不止一次,好容易两强达成和解,郑国才过了几天安稳平安的日子,从此以后就应该更加小心一点努力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不要加入是是非非中才对。可现在一见周王这封信,就把什么教训都扫出自己的记忆了,马上高兴起来,以为自己出头的日子到了。这哥们儿实在太激动,得信的当天就偷偷地开溜。
齐桓公知道后,气得大骂,然后就要发兵过去,要武力解决这个郑文公。
管仲说:“这估计不止是郑文公的问题了。我估计有幕后推手,而且这个幕后推手就是周王啊。所以还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要着急动手。大会要继续开,让大家都签了盟约再说别的。”
这次盟约的主题是大家从此以后都当太子的死党,谁背叛,雷就劈死谁。然后叫大家各出一部队兵车,护送太子回首都,表示从此以后大家都紧跟姬郑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向周惠王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