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11/67页)

不管怎么说,李密还是逃了,有惊无险,没有像韦福嗣一样被车裂,被挫骨扬灰。但是,天下之大,可有李密的容身之处呢?遗憾的说,没有。

李密流亡后,先去投奔了郝孝德,结果不受待见;又去投奔王薄,还是无人理睬。李密惨啊,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吃树皮充饥的程度。

然后他又躲进了淮阳村舍,改姓更名,准备教教书,混口饭吃,结果没多久,又被认了出来,无奈再次流亡,于是投奔了妹夫,雍丘令丘君明。

结果妹夫也不敢留他啊,把他藏到了江湖游侠王秀才家,这位王秀才倒是识货之人,还把女儿嫁给了李密。

但是,好容易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李密,还是没有能安身下来,丘君明的侄子,叫做丘怀义的,就告了密。然后朝廷就命人收捕,围住了王秀才家,结果,李密运气好,正好不在家,躲过了一劫,但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他没死,妹夫丘君明、岳丈王秀才,都受了连累,都死了。

于是,自打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数年间一直这么躲躲藏藏,哪个地方都待不长,时刻都会有性命之危,四个字概括他的处境——惨不忍睹。

然而,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今李密的惨,这是上天对他的历练,这个倒霉催的李密,是块足赤的金子,他早晚要发光的。

李密从雍州流亡,当时他也知道,这辈子想要太太平平过日子是没可能了,只能是浪迹天涯,混迹江湖,看看有没有能赏识他的人了。当时李密就四处游说,主要这几个人,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都是割据一方的所谓起义军首脑;李密游说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夺取天下。

同志们,所谓起义军首脑咱是知道的,大部分人,都是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能混口饭吃就满足的,至于说什么夺取天下,不要说做了,想都没想过。因此,李密的游说,叫做对牛弹琴,基本上,鸡同鸭讲。

李密这儿说的口干舌燥,眉飞色舞,大谈他的天下大计,那边听的人昏昏欲睡,不知所以,末了,除了感慨这哥们能说之外,估计也只会批判这小子只会做梦,全无实际了——夺取天下?就我们?开什么国际玩笑!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字是无论如何也会产生威力的——坚持。李密就支持,见天就跑过去说,也不管这些人听不听得进去,听不听得懂;说多了之后,这帮人虽然还是听不懂,但毕竟还是对李密改变了些看法。这帮人就说啊:“这人是公卿子弟,确实有这样的志气。现在外头流言纷纷,说杨氏要完蛋,李氏要取而代之。我们听说“王者不死”,这哥们三番五次陷入绝境,但到现在居然还活得好好的,这预言上说的人,难道不是他么?”

于是,东奔西走不受待见的李密,开始否极泰来了。

当然了,李密游说的这几个,确实也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李密这都说成这样了,这帮人还是不明白;他们开始尊敬李密,待见李密,也不是说认为李密这韬略有多威武,而只是单纯觉得这小子命硬,又有志气,将来或许应验“杨氏将灭、李氏当兴”的谶语。李密当然也在观察,看看这一大帮的起义军中,有没有条件合适,能让他一展所长的,最终,李密看上了翟让的瓦岗军。

瓦岗风云Ⅲ——雄心帝遇上知足哥

李密看上了翟让,就准备投奔翟让,为其出谋划策,于是,李密就找王伯当,让王伯当引荐。于是,在王伯当牵线搭桥之后,李密和翟让,终于风云相会了。

风云相会之后,有没有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呢?雷声是有的,李密也帮翟让出了些主意,帮他说合了一些小规模的起义组织,搞了些重组兼并之类的东西;但是,雨点是真没有。

当时李密一看翟让挺高兴,就趁热打铁,又兜售他的天下大计,说:“刘邦项羽,都是平民子弟,最后成为了帝王。现在主上昏庸,下民怨恨,精兵强将葬身于辽东,跟突厥的和亲也就此中断,到了这份上,主上居然还有心思巡行江南,放弃东都。这岂非刘邦、项羽之流奋起之时?以老兄你的雄才大略,以你士马之精锐,席卷东西二京,诛灭暴虐无道的政府,隋朝很容易搞定。”

李密要翟让效法秦末的刘邦、项羽,去逐鹿天下,灭亡暴隋,结果翟让什么反应呢?翟让回答:“我们这帮人,都是强盗,也就在草莽之间苟且投身,说白了吧,混口饭吃,你说的这个,我根本不是这块材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