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13/67页)

当然,有准的就有不准的,大家也别太当真就是。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做房彦藻的。此人不是江湖术士,而是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准确的说,是有反社会倾向的知识分子。当初杨玄感起义的时候,房彦藻就参与了,估计也是那时候就认识了李密。但是杨玄感不争气,失败了,于是房彦藻跟李密一样,流亡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李密是主犯,又是公卿子弟,名气太大,所以想躲都不好躲,而房彦藻是从犯,名气也不大,更名改姓之后,就成功脱逃了。再然后,命运的奇妙就展现了,李密和房彦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个人,同在政府黑名单上的两个人,重逢了。

这次重逢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李密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满腹经纶,胸怀韬略,但是有一条,他不知道怎么跟大老粗打交道。李密需要一座桥梁,一座连接他这个精英和起义军那些群氓的桥梁,一个既有文化又有底层生活经历的桥梁——房彦藻就是这座桥梁。

自从李密跟房彦藻重逢后,游说事业就大踏步往前迈进了,以前说谁谁不听的李密,如今居然人心所向了,居然还有人愿意跟随李密了,而且还有几百个人,当时也住在翟让那里。

房彦藻这事儿就说明,游说这个事儿,最重要一条,不在于你说的好不好,而在于,你能不能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路子。说得好,别人听不懂,等于白搭;说的糙,但别人能接受,这就能成功。

李玄英这个贩卖“代隋者李密”理论的江湖术士,房彦藻这个能帮助李密说服江湖豪杰的落魄士人,他们都让翟让这个瓦岗军老大对李密的天下大计有了新的认识。翟让心动了,他看到了夺取天下的那一线希望,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李玄英和房彦藻这两个人的出现,开始慢慢明朗了——李密说的,或许有门?但是,李密说的东西实在太大,大到让翟让窒息,他依然拿不定主意。

于是,李密打出了第三张牌,这张牌是贾雄,翟让的军师。

贾雄是什么人物呢?《资治通鉴》说他“晓阴阳占候”——又一个江湖术士。所以我估计,后世民间将徐世绩描成一个通晓阴阳的术士,这大概是误笔,后世或许将贾雄跟徐世绩给弄混了——都是瓦岗军的嘛。当然,更重要的是,翟让对贾雄言听计从,信任有加。

于是呢,李密就决定好好跟贾雄聊聊,把他争取到自己身边,让他用他的老本行——术数——去忽悠翟让。至于李密跟贾雄是怎么谈的,现在已无法可考了,不过也无外乎晓之以情,喻之以理,动之以利——这个“利”可能是张空头支票,因为李密是穷光蛋,最近刚刚才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不管怎么谈的,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肯定的,谈成了,贾雄要助李密一臂之力。

不久后,翟让就找了贾雄,要“深入”的商讨一下李密的天下大计,问他李密这想法行不行,于是贾雄就开始表演了。

贾雄的第一句话,四个字——吉不可言。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主公你要自立,恐怕事情是不行,但你要拥立此人,就没什么办不成的了。”

贾雄果然被撒了一把迷魂散,居然说出了让翟让让贤这样石破天惊的话。

翟让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这不喧宾夺主吗?就问了:“照你这意思,蒲山公应该自立啊,找我来干啥?”

然后就是贾雄的老本行了——忽悠;他说:“这也有原因的嘛。李密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你姓翟,翟是啥?就是‘泽’,蒲没有泽就无法生存,所以需要你。”

贾雄这个叫牵强附会,要说给我听,我就不信这套,但是,谁让是说给翟让这个大老粗听呢?翟让信了,不但是信了,还跟李密开始套近乎了。

自此,“李雄心”和“翟知足”的故事终于暂时有了个完满的结局,接下来,就是要争雄天下了。

瓦岗风云Ⅳ——战略家李密!战术家李密!

要争雄天下,首先需要的——战略方向。

关于战略方向的重要性,历史上例子很多。

三国史大家都很熟,刘备大家都知道,在碰到诸葛亮之前,早些年里,就是今天投奔这个,明天投奔那个,从公孙瓒到曹操,然后是袁绍,最后又是刘表,好容易陶谦给了他徐州吧,过不多久又被吕布抢了;总之,东奔西走,眼看韶华将逝,但却一事无成。刘备的问题在哪里呢?四个字——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