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老爷,你赢了(第10/67页)

眼下的瓦岗军,其实就处于这个阶段,所谓盗亦有道,也就是不抢家乡父老,改抢外地人,但归根结底,还离不开一个“抢”字,而且,从大业七年,到大业十二年,五年过去了,也没看出他们有什么长进。

究其原因,当然还是翟让这个老大,本身就这个水平,瓦岗军在这任CEO手下,也就到此为止了,要让瓦岗军摆脱瓶颈,更上一个台阶,从小打小闹,到驰骋天下,很简单,得换个CEO,换个比翟让更强的,更有政治头脑,更有政治远见的。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有!他是谁呢?李密!

瓦岗风云Ⅱ——李雄心

我们的蒲山公李密再度出现了,前番他出现,还是在大业八年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很憋屈,他碰上了杨玄感这样的老大,这个老大,牛逼到把李密的下策当成上策,牛逼到火烧眉毛了还要逞一时意气,这样的老大,即便拥有李密这样的谋士,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杨玄感造反失败,他自己死不要紧,连累了李密。

李密有多惨?杨玄感失败后,他就逃了,但是,没逃多远,就被人逮了,然后被押解东都;当时跟李密一块被押解东都的,还有韦福嗣、杨积善和王仲伯等十余人。不消说,去了东都,就只有一个下场了——死。李密当然也知道,当时就跟王仲伯几个商量,说咱得逃啊,不能等死啊。

于是,李密就把身上的金银财宝都送给押解的使者,说反正我也活不了,留着也没用,给哥几个买酒喝吧,就一条,还请哥几个多多关照。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李密这几个,都是重犯,政治犯,犯有谋逆大罪的,按说是要被严加看管的,但是,李密这钱一送,押解的使者也觉得这人挺够意思的,反正也快死了,别难为他;于是呢,看管慢慢就松了。李密几个一路待遇也不错,有酒喝有肉吃的,一喝酒就闹,使者也不去管他们,闹就闹吧,反正也是快死的人。终于,到了魏郡石梁的驿馆,趁着使者酒醉,李密几个都穿墙而逃。

在逃的时候,李密找了韦福嗣,说咱一块逃吧,结果韦福嗣怎么说的?他说我没罪,皇上不会拿我怎么着的,也就骂一顿就算了。结果什么下场呢?下场是,我们引用《资治通鉴》的原文:

十二月,甲申,述就野外,缚诸应刑者于格上,以车轮括其颈,使文武九品以上皆持兵斫射,乱发矢如胃毛,支体糜碎,犹在车轮中。积善、福嗣仍加车裂,皆焚而扬之。

我们翻译一下:十二月十五日,宇文述在野外树立木桩,把相关人员杨积善、韦福嗣等人绑在木桩上,用车轮套住头颈,让文武百官九品以上人员都手拿兵器,或用刀砍,或用箭射。乱箭射到他们身上,跟个刺猬一样,四肢身体全部糜烂粉碎,但是头仍套在车轮中。对杨积善和韦福嗣还继续使用车裂之刑,然后将他们的尸体焚毁,而后将骨灰扬弃。

一个字——惨,两个字——很惨,三个字——太惨了。

这里要说一下韦福嗣其人。韦福嗣呢,是韦世康的儿子。韦世康呢,三点,一是名门望族出身,二是宇文泰的女婿,北周正根正苗的驸马爷,三是隋朝名臣,政声清明,不恋权位,但数次辞官都不获准,死于荆州总管任上。所以,韦福嗣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家世非常好,受人尊敬,所以,当他出兵讨伐为杨玄感所败、随之被俘后,杨玄感很信任他,将其倚为腹心,所受恩宠,堪比李密。

当然,必须得说,杨玄感在识人用人这一点上,确实不咋地。韦福嗣说实话,本来是出兵镇压杨玄感的,不过是仗打输了被俘,没辙,只能从命而已,杨玄感还真以为这是个真心实意为他谋划的重臣了。韦福嗣不想反,他也不想让杨玄感反,或者说,不想让杨玄感成事,所以,韦福嗣给出主意,从来都留着后路。

当时李密就知道这情况,也劝过杨玄感,说:“韦福嗣这哥们,原本就不是盟友,一直都心怀官网,明公刚刚做大事,就有奸邪之人在侧,一准儿被他耽误,所以,干脆杀了此人吧!”结果杨玄感不听。李密当时很无奈,对手下人说:“楚公(指杨玄感,他承袭的是杨素的爵位,而杨素为啥被封为楚公,上文已经说过了)这个人喜欢造反却不想获胜,我们这些人,肯定要当俘虏了!”

李密还算讲义气,韦福嗣虽然首鼠两端,但毕竟一块造反,怎么说也是一路人,所以,李密的意思,我也不抛弃你,要逃咱一块逃。但是,相比较傻乎乎的杨玄感,其实韦福嗣更傻,他居然以为自己没有真心实意帮杨玄感,杨广就会放他一马……唉,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