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13/17页)

在老河口战役中,日军战机基本无影无踪,相反,中美空军却不仅能对第一线起到强有力的直接支援作用,还能通过空中照相和目视侦察,及时了解日军的动态,并向城内守军通报。

1945年4月6日,侦察机向第125师发去特种情报,告知城外日军可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师长汪匣锋深感兵力不足,急电请求孙震派兵增援。

孙震派去了一个团,渡襄河进入老河口城内。汪匣锋重新调整部署,进行整顿和补充。

当天,第115师团挖通了纵横交通壕,修筑出炮兵、重机枪的射击工事,内山派来的第十二军直属野战重炮兵联队、机动炮兵联队也到达战场,所有攻击准备就绪。

侦察机对地面观察后,预料日军可能晚上就会发起进攻,因此第125师严阵以待,除不断向城外警戒区域发射照明弹外,还以马灯和火把对死角地区进行照明,以防日军接近。

从晚上守到天明,攻击开始了。

1945年4月7日拂晓,位于马头山的野战重型榴弹炮,连续向老河口进行炮击,炮弹如雨,连续不断地落在市内,特别是北门一带的守军被炮弹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在重炮的掩护下,担任主攻的第26步兵大队接近北城墙,并用炸药炸开了一个缺口,一时间硝烟弥漫天空,北门遂又成为战斗最为激烈的区域。

陈仕俊率373团牢牢占据缺口两侧的制高点,依照上次对付骑兵第25联队的经验,先把手榴弹成排成排地往缺口内扔去,接着用机枪进行围堵和冲杀。

从缺口突入的第1中队遭遇了与第25联队一样的厄运,士兵被大量杀伤,中队长小岛中尉的双眼被手榴弹碎片炸瞎,在别人搀扶下才得以退到城外,随他一道入城的士兵已所剩无几。

在缺口的另一侧,第2中队架起梯子登城。

第125师在城墙顶部安装了铁丝网,成为登城者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时守军再以机步枪和手榴弹伺侯,使第2中队顿时陷入火海之中,第2中队于是也急忙后撤。

首次攻击失败后,第26步兵大队决定尝试集成攻击战术,即用炮兵协同步兵攻击。

炮兵联队开始气势汹汹,唯一的遗憾是控制不住弹着点,无法集中打开城墙的缺口,也不能使守军失去战斗力。

协同到最后,还是步兵演独角戏,一到城下,就被打得退回原地。

第115师团的作战参谋观战时急得直跺脚,说:“如果骑炮兵在,不至于发生这种情况。”

骑炮兵行动灵活,能够很快在城墙上炸开缺口,这个参谋后悔让骑兵旅团带走了骑炮兵联队。

在第26步兵大队进攻北门的同时,其他两个大队也从另外的方向攻城,但都遭到了失败。

白天进攻毫无成效,令第115师团司令部大失所望,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都说一竹竿不能打翻一船人,可看看这三个大队,真是像极了一堆打折促销的烂水果,挑半天都挑不出个长得养眼的。

众人皆戚戚,唯有参谋长村中嘉二郎大佐还比较振作,说自从他到任后,早就发现了第115师团战斗力不强的毛病,这主要是平时野战、攻坚训练太少,不过只要现场兵种协作得好,这个毛病还是可以补救的。

村中曾在化学兵兵监部任职,对技术兵种的协同配合很重视。他的言下之意,是仗打得不好,不能全怪第115师团不得力,还是特种兵特别炮兵配合不好的缘故。

这话杉浦爱听,不过天色已暗,谈兵种协同得明天了。见自己的话挺有市场,村中的兴致顿时高涨起来,当下便自告奋勇,要去前沿跟指挥官协商一下,看能不能再组织一次进攻。

村中来到旅团司令部,旅团长却表示消极,认为已进攻一天,部队很疲劳,还是明天再打吧。

村中立即反对:“谁说疲劳的,我看不疲劳!记着,上级不会再增调部队了,炮兵也不会有所增加,如不抓紧时间继续进攻,一旦城内增加援兵,战事就可能形成僵局。”

村中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意见,就是晚上也不能歇工,这样如果打起来,受到中美空军的威胁也相应小一些。

争论到最后,旅团长服从命令,于是准备夜战。

村中让部队加班加点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怕城内增加援兵,但其实城内的援兵早就到了。

经过激烈的战斗,守军伤亡也很大,午后四点,汪匣锋即再次请求孙震予以增援。

孙震让第127师代师长何翔迥率第380团渡河来援。襄河摆渡用的是木船,每只木船仅能载一个排,因此移动比较慢。日将入暮时,何翔迥先行过河入城。

为了防御日军重炮,师部指挥所已移至地下室,何翔迥在地下室见到了汪匣锋。汪匣锋见到他很是高兴,说:“第127师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