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12/17页)

第115师团系丁种师团,比丙种师团还低着一个档次,在日军级别体系中,独立混成旅团垫底,它排第二——倒数的。这种师团不仅兵员较少,而且基本没有特种兵配备,全是清一色的步兵,平时一般也不参加大型战役,像第115师团,此前就一直在铁路沿线担任守备。

杉浦认为,第115师团的战斗力比骑兵旅团要强一些,但强的也有限,若无足够火力,同样难以攻克老河口。

为此,杉浦一面请求第十二军司令部增派重炮兵,一面将进攻日期推迟,以便等待第39师团攻占谷城的消息。

谷城位于襄河西岸,距老河口西南仅二十多里。一旦谷城沦陷,老河口守军向西的退路将被自动切断,再攻城就要容易多了,甚至于可以做到不战而胜。

第39师团系驻武汉的第三十四军(原称武汉防卫军)所辖师团。为了进行长衡和桂柳会战,横山勇第十一军所属七个主力师团已全部南下,此后日军大本营便成立了第三十四军,以填补武汉周边防御的空白。

以第39师团来策应进攻老河口,是战前南京军事会议上就敲定的。第三十四军受命之后,从第39师团中抽出三个步兵大队,又在其他一些独立步兵旅团和野战补充队中抽了五个步兵大队,再加上一个炮兵队,编组成了可用于出战的“新39师团”。

对此次出击,从第三十四军到第39师团,上上下下其实都没有什么信心和把握。

“新39师团”看上去拥有八个步兵大队,好像兵力很强,但后加的五个步兵大队,都不是原来的整编制单位,全是这里一支,那里一支,由一个个步兵中队或机枪中队临时凑数,有些大队长级别的军官,亦为临时指定。此外,这些部队原先从事的是警备任务,能否胜任野战攻坚,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十四军参谋长为此指示说:“这和军校里的图上战术不同,要考虑对方以十倍于我的兵力向我进攻,因此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要分散兵力,要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到襄河西岸。”

第39师团奉旨而行,把主要目标定位在了攻占谷城上,并在实战前,组织了相应的夜袭和攻坚训练。

1945年4月2日,第39师团所属前卫联队首先向谷城接近。孙震派第124师层层阻击,同时增调部队到谷城,准备和老河口一样进行坚守。

第124师占据道路两侧的高地,紧紧扼制着前往河岸的通道。战斗异常激烈,日军每占领一座山头,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最后前卫联队只好利用夜间潜行通过。

再往前去,中美空军又活跃起来。飞机对日军进行猛烈攻击,最多一次出动了十六架飞机,使日军出现了不小伤亡,以致于飞机一来,前卫联队就得赶紧停止行军,忙不迭地四处寻找隐蔽点。

好不容易到达谷城南侧,中间还隔着一条宽三百米的河。相关情况报到师团指挥部后,师团指挥官们心里全打起了鼓。

骑兵旅团在老河口折戟已有先例,谷城是老河口的后方,老河口不撤,谷城势必不能轻撤。这时第39师团后方已连续遭到第五战区其他部队的袭击,师团方面担心:即使前卫联队能顺利渡河,但若短时间内取谷城不下,而后续部队又被牵制在后方,前卫联队就可能因孤立无援而遭致覆灭。

第39师团可不愿意为了策应别人,砍胳膊断腿,把自己也给葬送进去。师团长及其幕僚均认为,他们能够千辛万苦地跑到谷城边上,已经将力量用到了最大的限度,算是尽了本份,若是再要他们占领谷城,“就是过分了”。

1945年4月3日,第39师团收回前卫联队,南返武汉。

此次第三十四军明派第39师团策应,实际暗藏着自己的小九九。因为当时日军在补给方面相当困难,因此出发前,第三十四军参谋长就特地关照,要第39师团在作战中,特别要注意“搜集各项生活物资”,说白了,就是抢劫。

第39师团对此心领神会,他们打仗不坚决,抢掠民间时却甚为起劲,还成立了一支由汉奸伪军组成的“乐园挺进队”,专项从事这一“业务”。

因军用汽车不敷使用,伪军们便编扎木筏,想利用襄河,将抢掠物资运往日军后方。中美空军侦知后,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连续攻击,有的木筏被炸中解体,有的则被炸弹掀起的浪头所击翻,“乐园挺进队”和抢掠品一起进入了另一个乐园。

当后方日军来迎接物资时,他们所能见到的,只是襄河上飘浮的日伪军尸体以及无数的木头碎片。

第39师团中途走人,让杉浦失去了一个指望,接下来,他只好在坐待重炮支援的同时,自己进行兵力部署和调动了。

1945年初,中美空军在空中已占据绝对优势。日军航空队的活动时间被局限在黄昏和拂晓,为防止被中美空军发现,他们即便侦察到地面情报,也不敢以无线电方式向地面部队报告,只能空投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