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衣冠南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16/28页)

东晋朝廷听闻消息,乱成一团。百万大军来袭,东晋还能有活路吗?

群臣之中,唯独谢安镇定自若。他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命谢石为元帅、谢玄为先锋,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苻坚的百万大军。

以八万对阵百万,这仗,好像不用打了!

谢玄虽然骁勇,但是也知道力量悬殊实在太大,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前去问叔叔谢安。谢安却说:“不必惊慌,我早有安排。”然后就不发一语。

这不等于白问吗?但是谢安都闭嘴了,谢玄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不过,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啊!谢玄自己不敢问,就请部将张玄再去问。谢安见了张玄,依旧不说话,反倒命谢玄赶紧驾车到山上别墅去。

谢玄听命,以为有新的指示,赶忙驾车上山。到了一看,哇,这儿来了一大堆人,亲朋好友都在。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呢?结果大出意料,谢安让谢玄来,居然是要陪他下一局棋!并且还设了赌注——就是这栋别墅。

谢玄搞不懂叔叔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只好陪坐下棋。谢玄的围棋下得很好,平日里,谢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但是此时大不一样,百万胡兵就要压境,这个时候,还能静下心来琢磨棋路吗?

没多久,一弈结束,谢玄大败。

谢安回头看着外甥羊昙说:“这栋别墅就送给你吧。”然后领着大家在别墅游玩,直到天黑才离去。晚上回去之后,谢安才对各位将帅面授机宜。

谢安到底怎么安排部署的,《晋书》中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只说了八个字:

指授将帅,各当其任。(《晋书·谢安传》)

其实,这八个字也是空话,等于没说。

但是不论怎样,仗,还是要打的。

十月十八日,符融攻克寿阳(安徽寿县),然后派信使告诉苻坚:“敌人人数不多,很容易攻克。”

苻坚大喜过望,把大军留在项城,只率领八千轻骑兵赶往寿阳和符融汇合。苻坚仗着自己兵力雄浑,稳操胜券,就派说客前去劝降。

劝降本来没啥错,但是你派谁不好,派去的说客,居然是4年前被迫投降的晋将朱序!怎么会有这么缺乏常识的行为呢?可见“天欲灭之,必先乱之”,老天要灭你,那无论如何也是逃不掉的。

朱序心怀故土,到了东晋那边,不但没有劝降,反倒透露了前秦军情,献了一计——前秦军力虽多,但是战线拖得太长,先锋部队并不多,不如趁早攻击。要是等到苻坚大军都集结完毕,百万大军,投鞭足可断流,那时候,天王老子来了都没用。

当时,谢石、谢玄的军队在洛涧(今安徽淮南市东淮河支流)一带与前秦大军对峙,经过慎重考虑,谢石接受了这个建议。

十一月,谢玄命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强渡洛涧,杀死敌将梁成等人。谢玄、谢琰紧跟接应,前秦军毫无准备,急忙逃命,被杀死、淹死的有一万五千余人。初战告捷,晋军士气大振。接着,谢石率大军登上八公山,安营扎寨。

苻坚满以为稳操胜券了,压根没想到还会吃个败仗。他登上寿阳城头,遥望八公山,见晋军军容严整;又满山草木、风吹摇摆,皆疑为晋兵,心生怯意,有点后悔没听王猛之言。他责备符融说:“这明显是强敌,怎么能说‘很容易攻克’呢?”

淝水,是淮河支流,南北走向,从合肥流至八公山进入淮河,秦、晋两军遂夹淝水布置军力。谢玄派人请求苻坚往后退一箭之地,以便晋军渡河决战。

大家都不同意,苻坚又自作主张:“我们不妨稍稍后撤,等他们渡江到一半的时候,我们放出铁骑冲刺,焉有不胜之理?”

这个计谋听来很妙,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三军都能准确领会他的战略意图,否则,极易发生混乱。

苻坚大军名义上的百万大军,是在仓促之间将各民族军队拢在一起的,各部队缺乏统一目标,互相之间还有不少矛盾。这种缺乏凝聚力的队伍,看似强大,实则没有多少战斗力。

苻坚下令后退,但是下面的士卒压根不知道阵前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还没开打,就往后退呢?刹那阵脚大乱。朱序趁机在军中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大家一听,不管真假,先逃命再说,于是军队瞬间溃散。苻坚、符融跑来跑去大声呼喊,但是根本控制不住场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人群骚乱的场景,比如元宵节或者其他节日,几千人密密麻麻站在那里还好,一旦发生点什么事,大家拥挤起来,步调不一致,总会发生严重踩踏事件,你挤我、我挤你,人越多越危险。几千人尚且如此,更何况苻坚的百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