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衣冠南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15/28页)
于是,苻坚一路灭前燕、灭前凉、灭仇池氐族杨氏、灭鲜卑拓跋氏。376年,北方被前秦统一。
柏杨给苻坚的评价非常高,认为:
中国历史上共出现五六〇个帝王……够得上称为“大帝”的,不过五人而已。一是前三世纪秦王朝一任帝嬴政,一是前二世纪西汉王朝一任帝刘邦,一是四世纪前秦帝国三任帝苻坚,一是七世纪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一是十七世纪清王朝四任帝玄烨。
苻坚功业显赫,同时度量也极大。十六国政权里,大多数君王都残忍无比,一言不合,视屠杀大臣如同儿戏。苻坚却完全不同,对大臣的讽谏批评,他都诚恳接受,并且鼓励大臣提出异见,即便在今天,这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行。
有个官宦,名叫赵整,是甘肃天水人,任前秦秘书侍郎、秘书监,博闻强识、学识渊博,说话风格是快人快语、直来直去。他前后对苻坚提出谏言五十多次,而且就像魏征一样,丝毫不给皇帝留面子。
苻坚宠幸慕容垂的夫人,有一次和她同乘一车在后庭玩耍,赵整就作歌唱道:
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
苻坚听到后脸色一变,向赵整道歉,同时命令该夫人下车。但是苻坚大帝爱江山也割舍不下美人,因为宠幸美人都耽误了朝政。于是,赵整写了两首讽谏诗,当着苻坚的面给他念:
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
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
意思是,那孟津河啊,奔腾千里有一弯曲!这水本来清清的,是谁把它变浑浊了呢?
苻坚听了,笑着说:“你这不是说我吧?”
接着赵整又念了第二首:
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
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
说的是北园有一棵树,枝叶茂盛,密条广荫,虽然外面有不少的荆棘刺,其实里面有一颗赤胆红心啊!
苻坚听了大笑:“这个说的是你吧?”从此,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耽迷女色了。
378年九月,苻坚与群臣饮酒,都喝得烂醉如泥,赵整就作了一首《酒德之歌》:
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
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大意是说,地下有酒泉,天上有酒池。杜康和仪狄先知先觉,造出了美酒。但是纣王却因为美酒覆亡,夏桀也因为美酒灭国,由此可见,酒实在不是好东西。前车之鉴,我们要记住啊!
苻坚听后非常高兴,命令赵整把这首诗写出来,随时警醒自己,从此再宴请群臣时,他就只是礼节性地喝一点酒而已。
苻坚死后,赵整感其恩德,遂出家为僧,法号道整。我们在《高僧传》中看到的“道整”,就是这位忠心耿耿的赵整。
有能纳谏的天子,才会出现直言敢谏的臣子。看一个君王是否明智,就看他的朝中有多少直言进谏的大臣。
淝水之战
375年,王猛逝世,年仅50岁。
要是王猛不死,或许历史就会与现在不同。但是历史不能假设,王猛确实死了,于是就发生了那场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场战争。
当时,前秦非常强大,统一了整个北方,苻坚因此就想南下。倘若打败东晋,就真的可以建立万世功业,成为千古一帝了。但是,王猛临死前却是再三劝诫苻坚,千万不可攻打东晋,要先解决国内暗藏的民族融合问题。王猛生前提的所有建议,苻坚都采纳了,唯独这次,苻坚没有听从。
379年,苻坚派儿子符丕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一举攻破襄阳,俘获了刺史朱序,接着攻陷彭城、淮阴。
东晋方面呢,谢安命侄子谢玄为兖州刺史,负责江北军事,前去迎敌。谢玄军事能力很强,谢安不像一般沽名钓誉之徒,为了避讳“任人唯亲”的议论,故意不重用亲人。对于这次军事任命,连政敌郗超也佩服谢安任人唯贤,有大魄力。
谢玄在京口训练了一支军队——北府军,统帅叫刘牢之,非常厉害。很快,北府军就打败了前秦军队,迫使秦军退回淮北。
383年,苻坚准备充足,打算再一次攻打东晋。他在太极殿召开会议,对群臣说:“我即位快三十年了,四方平定,就差南方晋朝政权了。我算了一下,现在麾下差不多有大军九十七万,我打算亲自南征,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纷纷表示反对,只有暂时投降于前秦的鲜卑大将慕容垂表示支持。苻坚迫切听到支持的声音,也顾不上琢磨到底是什么人在支持自己。总之,听到赞成的声音,他就算走完了形式,于是,讨伐东晋的诏命就下达了。
383年八月,苻坚命大将苻融率张蚝、梁成和慕容垂等,以二十五万步骑兵为前锋,自己随后自长安发兵,率六十余万戎卒及二十七万骑兵的主力,缓步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