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第21/26页)

这封信的内容,让司马昭恨得牙痒痒,但他毕竟还是“君子”,装君子装得久了,他自己就真的装进去了。钟会趁机挟私报复,劝司马昭杀掉嵇康,但是司马昭为示宽宏,还是忍了。

不过,嵇康并没有因此逃过厄运。

参与竹林交游的人中,还有一对兄弟也是核心成员——吕安和他的庶兄吕巽。

吕氏兄弟也是官宦大族子弟,他们的父亲官至镇北将军、冀州牧,绝对部级高官。吕安是一个潇洒出尘的名士,志量开旷,也挺有趣。有一次他来找嵇康,嵇康不在家,嵇康的哥哥嵇喜就殷勤相迎,不过吕安并未进门,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转身走了。

嵇喜挺高兴,觉得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以为是在夸自己,他没看出吕安的真实意思。繁体凤字的写法,是一个“凡”里面一个“鸟”字,吕安这是嘲讽嵇喜只是一只凡鸟、一个俗人而已。

《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吕安和嵇康曾一起在山阳灌园,可见三人关系的密切。

但是261年发生的一件事,结束了这一切美好的潇洒和风流。原来,吕安的妻子徐氏非常美貌。吕巽趁吕安不在家,居然将自己的弟媳妇给强奸了。这事儿在标榜着礼教制度的司马昭时代,那还不葬送了他的声誉?至少也得断送他的前程。

所以,吕巽很害怕,就央求嵇康帮忙,做中间人调解。吕安也把这事儿告诉了嵇康,打算休了徐氏,并告发吕巽的禽兽行为。

吕氏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嵇康本着最质朴的想法——毕竟还是兄弟,不要搞得你死我活、变成仇人。于是就出面当了一回和事佬,劝吕安放吕巽一把。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大跌眼镜了,这边善良质朴的嵇康、吕安,都打算饶过吕巽了,而吕巽却小人之心,不相信弟弟能放过自己,加之又想长期霸占徐氏,竟然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诬告吕安打了母亲!

打母亲!在“以孝治国”时代,那还了得?

吕巽是司马氏集团的高官,而吕安则是异见名士。这场亲哥哥诬告亲弟弟的案子,居然就被受理,结果不出意料地判了吕安败诉,并把他流放到边郡。

嵇康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他怒不可遏,立刻给吕巽写了一封绝交信《与吕长悌绝交书》。

同样是绝交信,这封信就简短明快多了,没有洋洋洒洒的分析批判,只有简短明快的叙事,告诉吕巽,你弟弟当初怎么放你一马,你有多么卑鄙阴暗!你这么做,根本侮辱了“朋友”两个字!最后不无愤恨地说:

古之君子,绝交不出丑言。从此别矣!临书恨恨。(《与吕长悌绝交书》)

这才是绝交的正常口气!

天真义气的嵇康后悔不已,他觉得是自己当时劝吕安息事宁人,才导致了这场灾祸。他不但写了绝交书,还亲上公堂,为吕安作证辩驳。司马氏争权一看,嗬!正想办法找你茬儿呢,你倒好,亲自送上门来!岂能轻易放你走?

于是,嵇康和吕安一起被下入大牢。

中国之君子

尽管嵇康一直没有出仕,站在政府对立面不断批判司马昭,但是嵇康名满天下,一代文宗,把他随便逮捕入狱,这还了得?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朋友们奔走相告替他解围自不用说,许多豪杰名士争相请求要随嵇康一同入狱,以此来表示抗议。

全国最高学府——太学的太学生们,也都纷纷自发联名为他请命,请求饶恕嵇康,请嵇康去太学执教,做他们的老师,一时间,整个社会兴起营救嵇康的浪潮。

但是,在集权社会里,来自下层的民意呼吁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司马昭看到这么多人为嵇康求情,心里也有点动摇,担心杀了嵇康会失去民心、丧失长久以来营造的君子形象,这时候,钟会出现了。

很多时候,言语比任何武器都更为可怕。假如知识分子丧失独立性,成为权力的附庸,带来的灾难是无可估量的。希特勒的成功,宣传部长戈培尔就功不可没。司马昭的“戈培尔”钟会,就说了几句极有分量的话。

这些话,出自刘孝标注解《世说新语·雅量》“嵇康临刑”条目时,所引用的晋朝张隐写的《文士传》中,为表对钟会的“敬佩”,兹将原文引出:

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

我对钟会的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太会说话了,太能琢磨人的心思了,太会切入要害点了!瞧这些观点,没有一句是关于案件本身的,全部都是拔高到政治层面来说话,看似忧国忧民、有理有据,实则偷天换日、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