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纯可卡因人咬狗(第18/26页)
接着是提纯可卡因流行的速度:
在过去的三年里,提纯可卡因已经从一种在美国最大的城市里都闻所未闻的毒品发展到现在的美国“主要”的毒品……历史上还没有其他哪种毒品像提纯可卡因这样,在这么大的社会范围内蔓延速度这么快。
然后是儿童和毒品的观点:
如果我今天退休,决定不干禁毒这一行了,想设计一种专门针对儿童的毒品,那我再也找不到比提纯可卡因更合适的了。我实在找不到比它更好的东西了。
接下来是暴力:
如果你不相信时代变了,来看看这个:每个禁药取缔机构成员领到的都是一支9毫米口径的手枪。过去我们用的是.38S的,后来是.357的。现在我们用的口径9毫米,17发子弹的澳大利亚武器,每一个禁药取缔机构成员——全部的300人——现在都配备了冲锋枪。这就是基本上是因为提纯可卡因的原因,一个国家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最后种族问题:
现在提纯可卡因受相当多的组织控制,基本上由其背景决定:多米尼加人和牙买加人……英国有数量众多的牙买加人,这一点同样不需要我来告诉各位先生。
司徒曼声色俱厉地总结道:
我要向各位预言……我个人可以保证,从现在起的两年之内,你们会出现严重的提纯可卡因问题……主席先生,我从手表上看到我还有三分钟的时间。谁还有什么问题?有没有不同意见?
是够厉害的。尽管司徒曼很明显是在竭尽全力帮助英国避免一场提纯可卡因大流行,但是他的话的准确性却大大地值得怀疑。就提纯可卡因上瘾性的问题而言,报告所说的“将会公布的”百分之75的上瘾率的数据从来没有公布过——原因很简单:它根本就不存在。同时,提纯可卡因蔓延的速度的确很快,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它实际上是在1979年之后出现的——而不是他所说的1985年。就儿童和枪支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他的用意,但是这些话难道听起来不是有点太像世纪之交的时候那些立法者所说的那一套吗?还记得北卡罗林纳州的阿西维尔警察局局长利尔里的例子吗?他换了把大口径的手枪,因为可卡因使得“黑人‘可卡因狂’能防弹吗?
种族的问题也许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尽管英国有许多牙买加人,可是牙买加的牙买加人更多,而且,据我判断,司徒曼是不会到那儿去作这番演讲的。演讲最后的个人保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虽然这个演讲讲的不完全是实话,但还是搅得人心惶惶。当时的内务部长道格拉斯.赫德告诉《每日邮报》说,司徒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其他的听众吓得魂飞魄散”。两个内务部长接连访问华盛顿,亲眼目睹了对提纯可卡因工厂的袭击,惊魂未定地回到国内(后来有人说,在袭击过程中,参加行动的美国的联邦禁毒警察在几个街区远的地方就对着地上开枪,在英国人眼中,这更像是一场战争)。赫德现在是完全相信了。由于不想成为没留意有关提纯可卡因的警告而让英国对其到来毫不设防的那个人,他匆匆忙忙召集了一群欧洲部长,把有关这种危险毒品的消息告诉了他们,而且授权警方建立了一支全国性的特种部队来对付这种毒品的泛滥。
各种报纸简直都发了疯,报道的都是各种各样有关提纯可卡因的故事,常常是错误百出,主要原因是当时英国没有谁对这种毒品有真正的了解,可以对它们进行驳斥。毕竟当时英国几乎没有什么提纯可卡因。然而人人都注意到是司徒曼的那个数据:试过提纯可卡因三次的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会上瘾。由此产生了大堆有关“三次袭击”的报道。没过多久,这三次袭击就被一路削减下去,直到最后有报道称提纯可卡因尝第一次就会上瘾。最后到处都在流传这样的故事:无情的提纯可卡因贩子把第一剂的提纯可卡因免费送给孩子抽。既然它马上就能让人上瘾,那么孩子很快就会还想再要。真是胡说八道。
还有许多,许多这类垃圾。无论什么时候碰到伦敦人,如果他们知道我在写有关可卡因的东西,总是会大笑起来,然而眨巴眨巴眼睛,问我需不需要“研究助理”。我发现,只要我建议他们跟我回去抽点提纯可卡因,他们马上就开始反悔。他们的借口是:“第一次就会上瘾”;“比海洛因要容易上瘾一百倍”;“试第一次就会死的”。然而可卡因似乎是小菜一碟。提纯可卡因不是。就毒品教育而言,提纯可卡因能立即让人上瘾的观点糟糕透了。但是“立即让人上瘾”这句话产生的恐惧心理足以让我所认识的药物经验最丰富的人都不敢尝试它。也许它毕竟还是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