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8/67页)

战区参谋长赵子立亦认为长沙、衡山、全州、桂林、柳州都没有这个优势。

他认为:新墙河距衡阳500多里,可逐次抵抗一个多月,这期间各战区部队都可从容赶到决战地带。而衡阳本身,亦适合固守,北、东皆有河,西、南城外又没有像长沙岳麓山那样能对城区构成绝对威胁的制高点。开打后,兵出衡山切断日军补给线,比在湘北更容易。后来,赵子立回忆:“但遗憾得很,由于两年的平静生活,除了看例行公文外,总想看自己想看的书,对作战方案一度想过后,就没有再去想。及至1944年5月,有了具体情况,最初只争论日军敢不敢打的问题,没有着重去研究作战计划。”

在日军急速的攻势下,长沙第四次成为危城。

虽然张德能第4军正驻守长沙,但薛岳仍希望衡山方向的方先觉第10军取代第4军来固守这座城市(像第三次长沙会战那样)。据赵子立回忆,在用谁来守长沙这个问题上,薛岳一直问赵:“让哪个部队来守长沙呢?第4军这个部队长于攻,而不善于守。”

赵子立呢,就装傻,不说话(后来,赵子立解释:自己当时不说话,是因为如果第4军守长沙的话,从保全该军的角度,薛岳更容易接受自己在衡阳进行决战的方案)。

粤军第4军是薛岳嫡系,薛终不希望用它守危城。

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给薛岳发了封电报,内容是:驻衡山方先觉第10军或担负守备衡阳的任务,不得用于长沙方面。

薛岳最后说:“好吧!就让第4军守长沙!战区直属的饶少伟(黄埔军校6期,四川资中人)暂编第54师也留下来。”

决定第4军守长沙后,薛岳带着赵子立和留守参谋登上岳麓山,设立指挥部。长官司令部其他人员则迁往湘东南的耒阳。

右路青木成一第40师团击破梁汉明第99军后,遭彭位仁第73军阻击,后者在益阳又跟鬼子激战竟日。益阳出现险情后,宁乡就难保了,而宁乡是岛贯武治此次长沙攻略中右翼关键一环。要确保宁乡,就得控制益阳。王耀武令李天霞第100军去解益阳之围,李部还没到达益阳,就已经失守。李迅速率部反扑,重夺该城。日军知李天霞为先前第74军的部队长,战风狡悍,故而并不纠缠,主力绕过益阳,跟王甲本第79军交战后,直接攻往宁乡了。没想到,守备宁乡的是张灵甫第58师。张把兵力之一部放在城里,自己带主力在城外策应。宁乡之战是抗战中张灵甫指挥第58师打得最激烈的一役。在团长何澜重伤的情况下,守军与城外的主力里外配合,使第40师团损失不小。师团长青木最后不顾战前占领宁乡的计划而被迫绕道,向长沙西南的湘乡而去。

宁乡战后,新任第11军参谋长中山贞武说:“前任所称的‘虎部队’确实冠盖重庆军,见之而避之,也许能更迅速地完成作战计划。”

王耀武虽率部在湘江以西与日军激战,但战局整体却开始恶化。

左路山本三男第3师团、赤鹿理第13师团按计划逐一打击平江到浏阳连线上的中国军队,打到浏阳东南山地后,第3师团被王泽浚第44军咬住。第13师团压制住罗奇第37军,但遭杨干才第20军和从江西而来的王陵基集团军傅翼(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重庆酉阳人)第72军尾随。薛岳令鲁道源第58军由醴陵向浏阳北上,围打第13师团。在这种情况下,赤鹿理改变作战部署,放弃直攻浏阳的计划。结果是,第13师团在被杨干才第20军、傅翼72军咬住尾巴的情况下,仍迎面击溃了鲁道源第58军。第3师团顺势逆转了局面,逆袭入浏阳城,王泽浚第44军与之发生激烈的巷战。

在鄂西和常德之战中被两次击溃的川军第44军,本是一支弱旅,但浏阳战中拼得极顽强,是他们军史上最耀眼的一页。在日军两个师团在浏阳又转为主动后,由第3战区而来的丁治磐第26军陷入彷徨。这时候,进至长沙东南的株洲的沈发藻暂2军不战而退(从1937年的南京到1944年的湖南,沈之表现一贯地差),岩永汪第116师团主力随之将该地控制,所辖黑濑平一第133联队则奔袭了与株洲处于同一线上的湘潭(长沙西南),从南面包围长沙已是转眼的事了。

至此,薛岳复制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愿望完全落空。

在急剧恶化的形势下,薛岳决定从岳麓山上下来,也撤往耒阳,6月14日,在走之前,对赵子立说:“我先去后方,你在这里照料一下。”

赵子立认为:薛岳很快也会叫自己去耒阳,但接下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就在这时候,赵得知第4军军长张德能以两个半师守长沙城,以一个师守岳麓山,于是急忙给张打电话,说:“这样岳麓山就难保了,你立即再往岳麓山调一个师!这一次,湘江西岸出现大量敌人,他们是从湖面和路面双管齐下的。岳麓山一丢,长沙还怎么守?反过来,如果集中兵力扼守岳麓山,即使长沙城被攻陷,而保有岳麓山,那么长沙也不能算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