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6/67页)
蒋看完电报后,在上面批了几个字:“免职,交军法执行总监部法办。”
最后,在薛岳的求情下,吴逸志才没被法办,但丢了战区参谋长一职,参谋处长赵子立取而代之。
现在,赵子立的担忧是:从河南战场上出现了敌人的一个坦克师团这件事看,日军这次进攻非同寻常,第9战区现兵力不足以抗击有可能出现的大战,要立即向军委会请援。薛岳显得很不耐烦。赵子立认为敌人越是在穷途末路时越要小心它。
这话叫薛岳很不爱听,觉得赵子立是在给他上课,说:“你职位越高,越是没胆气了,还记得武汉会战的时候吗?你不是这样的!在第9战区,敌寇进攻是常态,但为什么过去两年他们没进攻?前年他们主要打第3战区,去年一年都在打第6战区,不能说全赖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威慑,但敌军胆怯亦是事实。现在虽有风吹草动,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我军以不变(指‘天炉战法’)应万变,其奈何长沙?”
赵子立说:“形势种种,似已说明此次非比前三次长沙之战,第三次会战敌人大败在于兵力不足,这次情况怕是不一样,如果敌人内外线、东西两翼兵力充足,且又有足够的预备队,而我们仍用‘死架子’,那就完全被动了。现在整个战区只有60个团,以我的意见,还是向军委会多要些兵力,再把决战地区由长沙改为衡阳,这样才安稳。”
赵子立说的“死架子”,亦指“天炉战法”。
薛岳听后直视赵,说:“想要的话你去要吧!”
赵子立由参谋到副参谋处长再到参谋处长直至现在的参谋长,一路晋升,与薛岳的关系,则是一路下降。正如前面讲过的,赵的官越大,薛岳就越听不进赵的建议。这样说吧,当作为一个小参谋的赵提出些作战想法时,薛岳能从欣赏的角度去倾听和接纳,但当他成为仅次于自己的战区二号人物时,薛岳反而接受不了了。
吵完架,赵子立跟驻湘西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联系上,叫他把情况跟重庆反馈,后者联系到侍从室主任林蔚。林当主任的第一处负责军事,此时也已拿到不少情报,显示日军这次进攻确实非同寻常,但怎么个非同寻常又一时难以断定。
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军令部次长兼作战厅厅长刘斐提出这样的判断:日军可能要进行纵贯南北的作战,北面打通平汉线,南面打通粤汉路,并可能对广西桂柳地带发起进攻。
蒋介石不是不同意日军似要进行纵贯南北的作战这一见解,而是不同意其提出的一旦日军在湖南发起攻势,应放弃长沙和衡阳而在广西桂柳进行决战的计划,认为那样太冒险,一旦决战失败,日军会顺势攻入贵州。
白崇禧认同刘斐的意见。
但5月上旬的这个会没形成一个应战定案。
到5月14日,刘斐给薛岳发了份电报:“敌打通平汉路后,必定向粤汉路进攻,企图打通南北交通线,以增其战略上之优势,其发动之期,当在不远,务须积极准备,勿为敌所乘,以粉碎其企图。”
薛岳看完把电报丢在一边,对出身桂系的刘斐他是向无好感的。
对薛岳之大意,时任守卫长沙的第4军第90师的参谋长罗平野有这样的回忆:“对日本关东军南下(指第27师团)的消息,则一无所知,因此未向上级请求增加兵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也有轻敌的想法,认为第四次长沙会战不过是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的重演,按照过去的打法,可以将敌人击退,取得同样的胜利。”
一天后的5月15日晚,军委会的一纸电报又发到长沙:“现在证实,有大量日军集结在湘北和鄂南通城、崇阳一线,目前正向南移,占领前线阵地,准备大举进攻长沙。”与此同时,战区后续情报也到了。
这时候,薛岳确定日军还真要再打长沙了。他连夜召集军事会议,布置应战方案,仍决定固守长沙,翻版第三次长沙会战。却不知横山勇不是阿南惟几,岛贯武治用兵更是刁钻。这一次,第11军有备而来,为破解“天炉”中绵延的侧击,岛贯特意将双核心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用于东路平江到浏阳一线。
当薛岳仓促应对时,1944年5月23日,横山勇带着他的参谋长中山贞武(1944年初接替小薗江邦雄)和高级作战参谋岛贯武治等幕僚,坐火车,离开了武汉,将战斗司令所向岳阳推进。
5月27日是日俄对马海战胜利纪念日。
这一天凌晨5点,依据岛贯武治的作战计划,左路湘东的第13师团和第3师团率先发动进攻,其线路是由平江,而浏阳;中路第68和第116师团则在黄昏时强渡新墙河,直下汨罗江、捞刀河;入夜后,右路第34师团针谷支队才在海军协助下横渡洞庭湖,向汨罗江口突进;西面最外翼的第40师团在午夜出发,负责牵制第6战区的部队和护住友军右侧背,配合这个师团作战的是第116师团一部及另外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他们沿湘江西岸前进,路线是:沅江、益阳、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