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10/67页)
张德能拎着手枪,跑到大学门前的公路口,大声喊:“统统回来!不回来,我枪毙你们!”
但已经兵败如山,没人听他的了。
毛利末广第58师团开始攻长沙城,三个小时后的8点即冲入东南角,随后师团参谋长有马纯雄掏出日记本写道:“敌主力确已逃走,炮声已停,无如所想之抵抗。”这次长沙之战,从岳麓山被攻到长沙陷落,前后不到两天。如果从长沙城被攻算起,到日军突入城里,只有三个小时。
长沙就是这样沦陷了。
沮丧的张德能只好到耒阳去找薛岳。
赵子立见张德能已走,在日军占领岳麓山前,也带着人向南撤去。
在路上,遇到张德能,赵子立说:“长沙是丢了,建议你赶快收容部队,到岳麓山以西进行反击。”
张德能说:“你看部队这个样子,怎么能收容,又怎么能反击岳麓山?”
赵子立说:“不管收容多少,都应该这样做,都能这样做,只要你放着枪,责任就要轻些,想想常德余程万的例子!”
张德能仰天长叹,说:“不去了。听天由命吧。”
耒阳的薛岳,得知长沙被日军攻占后,一言不发。
武汉会战后,薛岳在长沙坚守了五年,这一次,三个小时即告失。
他的第9战区也被日军冲击得七零八落,一些军进入各自为战的境地,指挥系统陷入了瘫痪。直到一年后抗战胜利前夕,第9战区仍呈碎片化状态,他的司令长官部不得不寄居于广西。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薛岳对桂系一直有成见,这样的结局本身,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屈辱。薛岳的精气神到抗战胜利时还没缓过来。当时,军委会给薛岳安排的受降点是南昌(薛岳最后派第58军军长鲁道源接受第11军投降),长沙的受降由时为第4方面军总司令且刚在雪峰山会战中取得完胜的王耀武负责。从长沙到南昌,虽然地理上不太远,但在薛岳的心里却隔了千山万水。如果没有这次长沙大败,其抗战生涯又是多么完满。当然不应以成败论英雄,但作为人生的遗憾又没办法无视,想必性格高傲如薛岳,在没人的时候于湘东南的小城耒阳,也会流下两行复杂的眼泪吧。
只说第9战区参谋长赵子立一路南下,在衡阳遇到第10军军长方先觉,方劝赵不要去耒阳,说:“你没有再去耒阳和薛岳见面的必要了,就去桂林、重庆和他打官司好了。”
头已昏沉的赵子立于是在衡阳西站上了湘桂线上的火车,火车还没开,遇到一个同僚,对他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你径往桂林,要是薛岳报你潜逃,怎么办?赵子立一惊,立即下了车,转而上了东站的粤汉线上的火车(两条铁路在衡阳由湘江公铁两用大桥连接,此时尚通车),到了耒阳城。
薛岳见到赵子立,说:“你回来了?你休息吧!”
赵子立说:“我没能尽到职责上应尽的责任。”
张德能也到了耒阳,薛岳于是大骂张德能,后者老老实实听着。
赵子立说:“第4军在变更部署和渡河中发生混乱,以致长沙迅速失守,固然是值得痛心的事,但纵使不发生这个错误,守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外线的部队能打上去吗?至于第4军,虽然溃了,但损失不太大,无异于前方解散,后方集合,收容起来还可作战,不必生气了。”
见赵子立这样说,薛岳叹了口气,说:“这次真是一个败仗。”
长沙如此快速陷落让重庆军委会震惊,蒋介石没法处置薛岳,只能叫张德能、赵子立先去桂林向白崇禧报告作战经过,再到重庆接受调查。薛岳说赵子立认识的人多,希望他到了重庆帮张德能说句话。赵子立就此离开供职达七年之久的第9战区长官司令部。赵子立跟著名战地记者胡定芬同行桂林,在路上谈及战局时,两个人都感慨万千:仗打了七年了,局势反而更糟糕了
到了桂林后,赵子立向白崇禧汇报长沙之战的始末。
赵子立跟白崇禧谈到薛岳,白不等其说完,就大声道:“当时我就反对在长沙决战!荒谬!荒谬!你知道,薛伯陵是不听我的话的,委员长当时也没个准主意!”随后,白崇禧给蒋介石写了封信,证明赵子立在长沙未被授予指挥之权。
赵子立说:“张德能不能掌握部队是能力和疏忽的问题,究与临阵退却、贪生怕死有所不同,也请您给他写封信说明一下吧。”
白崇禧还算厚道,提笔又写了封给张德能说情的信。
尽管有白崇禧的信,但张德能到重庆后,还是以“临阵脱逃罪”被蒋介石下令枪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