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阿南之野望(第7/10页)

由于第102师战斗减员严重,残部奉命向株洲方向集结,抵达该地区田心镇时,师长柏辉章对面前的六百多人说了这样一番话:“此次战斗到现在,全师仅存官兵六百余人,牺牲损折九成人数。在历次战役中,先期出省的贵州士兵已伤亡殆尽,军官生存的寥寥无几。历次新兵补充不久,未及训练完,就匆匆赴战。在敌人的强大炮火下,军官身先士卒,士兵负伤不下战场,全都抱着誓死卫国的决心浴血奋战。殉战的官兵弟兄是军人的楷模,是我们大家的榜样。现在在场的都是久经沙场、富有战斗能力的将士,我们要时时刻刻准备再赴战场,为国献身,努力杀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聆听的残兵泪倾如雨,为那已经奋勇战死的黔军子弟哀悼。

闻得第102师的事迹后,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谋总长何应钦前后发来慰勉电。贵州人出身的何应钦看到家乡部队死战如此,自然感触更深。而且,何一度做过贵州讲武堂的校长,柏辉章正是那里毕业的学生。

新墙河一线,第4军其他部队的阵地同样被日军突破。

开打后,在平江集团军司令部的杨森派在鄂南通城一线守备的杨汉域第20军尾随和侧击南下日军。

长沙方向,面对日军凌厉的攻势,薛岳调整了一下部署:

李默庵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在敌后破坏公路、桥梁,游击日军辎重部队;欧震第4军不必南撤或尾随骚扰日军,而是向东部山区转进,跟孙渡第58军以及杨汉域第20军联系,侧击从东面南下的日军第40师团;傅仲芳第99军一部继续扼守湘江沿线;陈沛第37军(欠第60师)仍守备汨罗江南岸的正面,第99军两个师归其指挥;原本计划放在正面第二线的萧之楚第26军顶到前面,由长沙东南的浏阳到金井(长沙市长沙县境内),由金井而瓮江(金井以北,平江西南);李玉堂第10军由衡山开往株洲以北、浏阳河南岸待机,随时准备北上。

几支援军是韩全朴第72军,由江西而来,增援第27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平江;王耀武第74军,亦从江西而来,向长沙附近靠拢;夏楚中第79军,由西面的第6战区过来,巩固长沙城防;另有一个军,从南方余汉谋第7战区前来增援。

按原计划,薛岳在汨罗江南岸跟日军决战。

赵子立觉得决战时间还是过早,这样的话只能是逐次投入援军,谁来了就先把谁顶上去,并非最佳选择。

薛岳回了一句:“等人马都到齐了再决战?你想要的这个时机,当面的日本人不会给你。”

越过新墙河后,日军主力向汨罗江疾进,此时阿南惟几也已经来到岳阳的战斗司令所。

对日本人来说,阿南的个头不小,但口才不佳,所以喜欢沉默。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个聪明人,因为他当年考陆军大学考了四次才考上。其实,指挥作战方面,在随机应变上,他还可以属于中等偏上,超过其前任圆部和一郎。

阿南跟板垣征四郎关系非常差。

板垣做陆军大臣时,支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雍仁入主陆军参谋本部,取代年迈的闲院宫载仁。可秩父宫只是个大佐而已,资历非常浅,虽然是皇族,但要出任参谋总长,就有点开玩笑了。时为陆军省人事局局长的阿南反对此事,跟板垣吵了一架,随后被板垣打发到山西前线做师团长了。

后来,畑俊六取代板垣出任陆军大臣,又把阿南调回东京,叫他做自己的副手,也就是陆军省次官。畑俊六之后,东条英机出任陆军大臣。东条是板垣的密友,跟阿南也是互相看不上。此时恰逢日军在上高大败,于是东条叫阿南出任第11军司令官,再次将其调出陆军中央。

不过,对阿南来说,来第11军任职未必不是件好事。这支部队太重要了。后来,阿南出任日本战败前最后一任陆军大臣。当时,他被准备组阁的铃木贯太郎点名,原话是:“阿南是做过第11军司令官的。”

作为箭头的第6师团步兵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已出现在汨罗江北岸,速度几乎与撤下来的中国军队持平。

第一次长沙会战时日军攻到这个区域用了足足一周。

由于速度飞快,以至于跑在最前面的第45联队(联队长平冈力,南京战时是杀人魔)渡过汨罗江后陷入茫然,不得不请示下一步打哪儿。

相比之下,第3师团慢了半拍,因为一路上受到了陈沛第37军董煜第60师的袭扰。

大云山开打后,第60师主力奉命驰援新墙河北岸;日军南下前,部队撤回南岸,随即被第3师团突破。

不过,在师长董煜的率领下,这个师没散,一直在身后尾随攻击第3师团。比如,第3师团停住时,第60师也停住;第3师团行军时,第60师也行军。一眼望上去,好像一个部队似的。快咬上第3师团时,第60师就开打,第3师团被打急了,掉过头反击一下,第60师则朝两边山林隐蔽。第3师团任务在身,又没时间纠缠,但刚重新上路时,第60师又开始尾随了,搞得师团长丰岛房太郎郁闷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