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阿南之野望(第9/10页)
此时,萧之楚的第26军又是什么情况呢?
被日军包围后,萧之楚一身冷汗,慌忙给薛岳打电话。
薛岳听后也吓了一跳,随即大怒。赵子立就在薛旁边,听到薛大骂:“为什么叫敌人包围过来?为什么不打?丢了汨罗江阵地,就杀你!”
在一年前的宜昌战中,第26军再次作战不力,已经受到友军讥笑。这一次,如果第26军再打不好,萧之楚就真没法混了。萧放下电话,也豁出去了,立即组成突击队,去咬包抄日军的尾巴,战斗极为激烈。
日军第3师团、第4师团、第13师团早渊支队则继续向南进击,栗山巷一度成为激战的焦点。
栗山巷也在平江境内,它挨着长乐街,后者紧邻汨罗江渡口。
第37军守备在这里。具体扼守栗山巷的是军所辖第140师(跟第102师、第103师一样,也是黔军底色,但经改造,基本已中央军化)的一个团,团长程奎朗。不错,正是南京城沦陷日冲出地狱的众多军官中的一个。
本来,奉师长李棠(黄埔军校1期,安徽桐城人)之命,他率部去长乐街阻敌。快到长乐街时,又接李师长电报,令其部转赴栗山巷守备。
栗山巷东西两山松林密布,程奎朗的阵地十分隐蔽。
程团占据有利地形后,导致第3师团主力第68联队和第6联队各一部久攻不下。为此,师团长丰岛房太郎飞马督战。
当年,第3师团第68联队在鹰森孝率领下参加了南京围攻战。攻栗山巷的第6联队的大队长折小野末太郎,在破城后也参与了大屠杀。有人会问:第3师团参加南京战和大屠杀的不只有第68联队吗?折小野是第6联队的啊。
他现在确实是第3师团第6联队的,但打南京时却待在第6师团第23联队做中队长。1937年底,因所属部大队长战死,折小野代理大队长一职。现在三年多过去,他依旧是个大队长。
这是真正的冤家路窄。
打到最后,程奎朗率领士兵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折小野末太郎虽是见过很多场面的部队长,但面对这支黔军的凶猛攻击,一时间手忙脚乱,师团长丰岛不得不把预备队派上去。
丰岛调第3师团重兵包围栗山巷一带的阵地。附近各个山头上的第140师士兵与日军激战七日,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师长李棠发出求援电报。第37军军长陈沛的军部在金井附近,他拿出一个团支援栗山巷。
与此同时,由于金井、瓮江一线的第26军和第37军处处危情,薛岳又派李玉堂第10军北上驰援。
第10军属于战区机动部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打仗了。按蒋介石的意思,要拿它守长沙。现在,薛岳觉得金井一线兵力薄弱,便急命第10军由衡山北上。由于路遇大雨,第10军被浇了一路,当连跑带颠儿地赶到金井时,已经显得非常狼狈了。
先说这个军的预备第10师。
开战前他们正在株洲的渌口镇整训,官兵准备接受上级校阅。就在这时,突接军长李玉堂命令:停止校阅,部队立即向湘北移动。这是那个时代军人的常态,与敌人真枪实弹的厮杀,随时都会到来。
得令后,师长方先觉(黄埔军校3期,安徽萧县人)率部起程。到达金井附近后,方率部进入阵地,第二天黄昏时分,架设完通信网,本想转天御敌,没想到当夜即遭日军袭击。
这时候,日军占领了距金井只有三十公里的浯口。
浯口本来有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的部队,但却没发挥任何作用,日军刚打过来,他带着炮就转移了。此时,金井、瓮江、浯口一线,中国军队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从浯口到金井,处处山地,中间只有一条崎岖小路,危险难行。打金井,另有从瓮江直接南下的大道可行。瓮江一地,按李玉堂所知,有第26军的部队(实际上已陷入日军包围)。为保险起见,他下令严防瓮江到金井的大道。
出人意料的是,日军第6师团骑兵部队偏偏从那条危险的小路潜行而来!当天深夜日骑就杀到方先觉部队的营地,一个偷袭,正酣睡的预10师士兵被打了个晕头转向,死伤三百多人,很多是被日骑的马刀直接砍杀的。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鬼子的骑兵战术运用得富有成效,屡次袭击中国军队。第10军预10师、第190师以及第37军第140师都吃了这方面的苦头。其中,第140师一部在瓮江公路边宿营时,同样遭日骑黑夜偷袭,损失也很惨重。
第二天黎明,在预10师处于混乱时,第10军另一支部队第190师在师长朱岳(黄埔军校4期,广东台山人)带领下,正向瓮江以南转进,途中接李玉堂电报,称预10师被日军快速穿插部队夜袭,叫他们立即就近占领阵地。刚占领阵地,李玉堂再次来电,叫朱岳向西转进,拦截由浯口到金井的日军后续部队。朱岳刚把部队向西转进,李玉堂的电报又来了,叫第190师马上支援在栗山巷作战的第37军第140师,并受该军军长陈沛节制,说这是薛岳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