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阿南之野望(第6/10页)

回到新墙河。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两边的士兵已隔河对峙整整两年。

新墙河南岸的阵地不算简陋,除布置有绵延的倒钩铁丝网外,还有前沿地雷阵地。后面是主阵地,主阵地又分两块,一是河岸阵地,二是后面的高地阵地。河岸阵地和高地阵地间是空荡的村庄,士兵利用房屋做掩体,又形成一道靠近河岸的夹心阵地。在没有村庄的地段,用纵横的交通壕进行延伸连接。为对日军进行侧击,侧方位也进行了火力配置。这样算起来,整个南岸阵地纵深达到六公里。

但是,由于在新墙河南岸守备的欧震第4军中已有不少部队被派到北岸参战,日军渡河后,该军各部和配属给他们的董煜第60师紧急回防,匆忙回撤阵地,导致局面非常混乱。日军徒步过河(1941年的新墙河最宽处70米左右,平均深度不到1米),趁乱突击,造成中国守军被动的局面。

只说第4军所辖第102师。

从出身看,这个师是黔军系统,师长柏辉章也并非黄埔毕业,但由于战力不俗,被薛岳调到第4军。第4军以“抗战建国”为代号,军部和直属部队的代号是“抗”,第59师代号为“战”,第90师代号为“建”,第102师代号为“国”。

“国”字师守备在新墙河中段关键位置。柏辉章的手里,除三个建制团外(第304、305、306团),还有一个野战补充团。现在的情况是,渡到北岸作战的部队正在回撤中,正面已开始强攻的日军又太多。在这个区域,日军集结了第6师团,以及第3师团和第4师团各一部。

主攻柏辉章第102师正面的第6师团,其师团长神田正种的战术虽非一流,但手下老兵都已在华作战多年,经验极为丰富,从大云山撤退后,就等着这一仗了,因此注定了第102师要面临的血腥和残酷。

这是该师史上的一次血战。

第102师的核心阵地新墙镇遭第6师团猛攻。这是第102师第304团的阵地。鬼子的一顿炮火过来,整个小镇瓦砾成山。但是,该团机枪掩体做得比较好,在镇子两侧的峡壁间组成交叉火力,封死射界内的新墙河面,使日军几次强渡都不得手。

日军从新墙镇以东寻找新的渡河点,强渡过来一个小队,随即被第304团逆袭歼灭。

在另一侧,第6师团的工兵冒着弹雨修架浮桥,亦被第102师炮火击断。该师团再次调转方向,从第306团扼守的阵地寻找突破口。熊本师团也确实能做得出,在炮火的掩护下,骑兵开始踏水强渡,竟然一举突击上岸。

激战一个小时,团长陈希周向柏辉章诉苦:“师长!鬼子后续部队上岸了,火力太猛,骑兵穿插冲击,我快顶不住了!”

在师部,柏辉章一直守着电话机,说:“你部需死扼敌人,莫有半步后退。敌进,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然后肉搏;你退,我留三颗子弹,倭寇、你、我平分!”

话虽如此,半小时后,柏辉章仍派出仅能调动的师部直属工兵营去驰援该团。由于第6师团火力太猛,派过去的工兵营很快就只剩下包括营长杨炯在内的三十一人了。

日军一部向第102师师部包抄,柏辉章率卫士排转移,途中遇杨炯残部,随后跑到一山头上,见有一队日骑飞驰而来,柏辉章立即叫大家开火。

杨炯惊慌地问:“师长!如此一来,不是引鬼子过来吗?”

柏辉章说:“如不开枪,他们倒真要过来了。”

杨炯说:“何解?”

柏辉章说:“鬼子见我们少数人仍敢开枪,定会以为山上有伏兵,徘徊一会儿就会走了。”

果然,日骑被打后再也没回来,但很快有战机飞临轰炸,不过此时柏辉章已带人安全转移了。

第102师另一个团第305团的阵地亦遭日军猛攻,陷入全连牺牲的境地,营以下部队长几乎全部战死。

柏辉章向欧震请援兵,欧震说:“现我军各部均遭日军猛攻,军部直接控制的部队只有一小部分了,难以抽出兵力。薛长官刚刚来电,说当前战场成败,责在我第4军,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柏辉章放下电话,无可奈何。他拔枪在手,叫副师长去304团阵地督战,自己在卫兵保护下,到305团阵地督战。

就在柏辉章身先士卒到一线督战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102师身后突然出现日军伞兵!

日军动用伞兵,在湖南战场上还是第一次。

一下子,第102师陷于两面夹击中,最终被击破。两天后,柏辉章清点人数时,只剩下600多人(战前全师5000多人),战死和失踪的士兵超过全师的90%,几乎创造了作战部队损伤率的新高。战斗中,工兵营营长杨炯与师部失去联系,带着几十人转进到日军后方,在那里打游击、破袭交通线,竟取得不小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