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选出奥古斯都,造就罗马永恒的荣耀(第7/13页)
这样一来,犹太起义者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分地方,只有一些希腊移民城市还在坚守。
公元67年2月,罗马皇帝尼禄指派韦帕芗率军负责镇压犹太人起义。韦帕芗率领约5万罗马军向巴勒斯坦进军。他采取步步为营战略,尽量不使自己的军力过于分散,以免遭到起义军的袭击和分割包围。
在公元67年,韦帕芗力图控制加利利地区的堡垒。仅仅在一座名为约塔帕塔的小城附近,他就率领3个军团驻扎了45天。到公元68年夏天,耶路撒冷已被罗马军四面包围。
当罗马军步步进逼时,起义的犹太人内部却充满尖锐复杂的斗争。高级僧侣和法利赛派(当时犹太教的一个派别)力求与罗马媾和。贵族把政权交给由高级僧侣组成的议事会,企图用这种方法使起义失去领导。而在吉拉德派内部也分为以约翰和西门为首的两派,彼此之间不断斗争。西门一度被迫离开耶路撒冷,但不久又回来了。起义军内部分裂,削弱了自身力量。
不过,外部局势临时救了犹太起义军一把。就在韦帕芗开始进攻耶路撒冷时,传来罗马皇帝尼禄自杀的消息。按照罗马法律,随着皇帝死亡,其权力也随之终止。韦帕芗决定停止军事行动,以观时局的变化。
得知各行省的军事将领拥兵自立的消息,公元69年6月,韦帕芗下令进攻犹太起义军,占领赫布隆,为的是向罗马国内的元老贵族以及其他军事将领展示自己的实力。果然,这一招给他赢来了威望。不久,韦帕芗被所率领的士兵宣布为罗马皇帝。
为了争夺帝位,将整个罗马控制起来,韦帕芗带领一部分军队去意大利,准备杀回罗马,另一部分军队交给了大儿子提图斯·弗拉维乌斯·维斯帕西亚努斯统领。提图斯见暂时没有攻下耶路撒冷,就率领军队到叙利亚,转赴埃及。
公元69年底,争夺罗马皇帝宝座的斗争结束之后,韦帕芗才命令提图斯率领罗马军结束犹太战争,恢复对犹太人的统治。
罗马人开始进攻之后,据守耶路撒冷的起义者由于物资匮乏而遭受饥饿威胁。但是,他们仍然英勇战斗。此时,西门和约翰也结束了内讧,重归于好,联合抗击罗马军。
在西门和约翰领导下,犹太起义军不断打退罗马军的进攻,并且不时获得胜利。但是,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军事技术,罗马人都占有绝对优势,犹太起义军取得的一些小胜利根本无法摧毁罗马军的主力,无法扑灭提图斯在巴基斯坦立功的决心。
公元70年8月,犹太起义军固守的据点接连失陷。在这之后,延续达一个月之久的巷战也以犹太起义军失败告终。起义者的领袖西门和约翰都被俘。长达5个月的围攻耶路撒冷的战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耶路撒冷城破之后,犹太起义军的余部还在马赫拉和马萨达继续战斗了几年。他们的领袖是加利利人犹大的孙子埃列阿查尔。提图斯为了赢得父皇的青睐,对犹太起义军咬定不放松,志在将其全部歼灭。
公元73年,被罗马军围困在马萨达要塞的犹太起义军,在杀死自己的妻儿之后集体自杀,全部壮烈牺牲。至此,先后延续7年的犹太人反抗罗马暴虐统治的斗争,最终被罗马军扼杀在血泊之中,耶路撒冷成为一片废墟。
公元71年,提图斯返回罗马城时,父皇韦帕芗特意下令举行凯旋仪式。西门被处死,约翰则被终身监禁。提图斯成功镇压了犹太起义军,稳定了罗马帝国在东方的统治,为父皇韦帕芗解决罗马帝国面临的困局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罗马帝国西部,韦帕芗也镇压了高卢等地的起义,使罗马帝国统治恢复稳定。由于尼禄荒淫暴虐导致罗马帝国出现分裂的危机,终于被韦帕芗解除了,新建的弗拉维王朝得到了巩固。
至于财政方面,韦帕芗在紧缩宫廷开支的同时广辟税源。当时,罗马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甚至上厕所也要收税。对此,甚至连提图斯都觉得过分。只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韦帕芗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韦帕芗在课税方面很残酷,但在提高与加强行省地位方面也有较大贡献。他知道,各行省的分裂通过武力解决了,但如果它们对罗马没向心力的话,以后迟早还会出现分裂。他决定让各行省的奴隶主上层分子参与罗马元老院,提升他们对罗马的向心力。
公元73年,韦帕芗下令元老院进行改组,从各行省奴隶主上层选出优秀分子加入元老院,同时将行省富户千余家从西班牙和高卢等地迁入罗马城,并授予许多西班牙城市居民以罗马公民权,使帝国政权进一步获得各行省奴隶主的支持,真正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而不仅仅局限于罗马奴隶主阶级。这扩大了统治基础,也加强了各地对罗马皇帝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