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王道之剑(第12/21页)

方冀见郑芫一开口,叽哩咕噜就把丐帮二位护法及朝廷二位大臣的歧见摆平,又把眼前的形势分析得清清楚楚,不禁对这个当年在卢村私塾的小女学生赞赏不已。他眼前浮现当年那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灵秀聪慧可爱,原来和傅翔是一对儿;如今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心思更加成熟,一身少林武功出类拔萃,却和朱泛成了一对儿,思之不禁慨然。

章逸见方军师忽然没来由地恍神了,便提了一句:“方军师,咱们等您说话呀。”心中又闪过那个念头:“军师真的老了?”

方冀啊了一声,干笑道:“瞧我神游到何方去了。”他对章逸点了点头道:“章逸对朝廷的事和江湖的事两边都懂,还是先说说你的看法吧。”

章逸在一旁听了许久并未发言,其实心中对这问题已有定见,便站起身来道:“芫儿方才说得好,大师父的安全第一。现下他在浦江郑义门中应该说安全无虞,旁的不说,就凭完颜道长及傅翔两人贴近照护,天下武林就没有人能动得了大师父。加上董堂主和芫儿在旁,就算来了大军压境,要保得大师父安全撤退,只怕也是办得到的。”他停了一下,导入正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浦江是久留之地吗?”

方冀道:“郑义门居民上千,若是出了事,牵连无辜,甚至浦江全县皆会遭到朱棣那个屠夫的杀戮,君不见景清家乡的‘瓜蔓抄’之屠吗?是以我认为郑义门非久留之地。”

章逸道:“既是如此,咱们应该尽快规划好一个长久安全之地,趁早搬过去安顿妥当,莫要等出事了才匆匆找地方躲藏,又要害了好心帮助咱们的人。”郑芫忿忿然道:“朱棣用恐怖的手段屠杀无辜,就是要恐吓百姓,使得无人敢对咱们伸出援手。”朱泛道:“因此咱们要靠自己之力,早作安排。”

一直未发言的于安江忽然冒出一句话来:“咱们找间庙,要靠海。”

大伙儿等他说下去,他却没有下文了。可是大家略加思考,也就明白了。朱泛道:“不错,大师父既是和尚,当然要藏在庙里才方便。靠近海,如果真有必要时,坐船逃到海外去。老于想得周到啊。”

方冀环视众人,见每个人都点了头,便进一步丢出下一个问题:“然则何处的海边较佳?”众人对沿海的地理情形并不熟悉,方冀只对浙江、福建一带比较熟知,这是因昔年明教昌盛时在东南一带活动颇多的缘故,但一时要凭记忆想出一个妥当的地点,却也不易,他忍不住喃喃道:“能有一张东南沿海的地舆图便好了。”

那兵部侍郎廖平忽然道:“诸位继续谈,小弟回房去拿一件事物……”说着便走回他的房间,过了一会又匆匆回来,手中持着一块折叠整齐的白布,摊开铺在桌上,众人一声惊呼,原来是一幅军事用的东南沿海地图。

廖平笑道:“六月十三那日咱们走得仓促,这是我从兵部带走的唯二之物──一本军兵名册,以及三幅军事地舆图。地图所绘一幅是云贵、广西的边境,一幅川鄂陕,还有便是这幅东南沿海的,皆以备不时之需。”

方冀伸出两个大拇指赞道:“这三幅图价值万金了。廖大人真不愧是兵部侍郎,我瞧建文该拜你做兵部尚书的,一定强过那齐泰。”廖平叹了一口气道:“往事不堪回首,方军师你就向前看,计画将来吧。”

昏暗的灯光下,那张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小字、符号,别人看不懂,军师方冀却是一看就懂。他看了一会,只见图上浙江之南、闽江以北一片群山叠峦,同时紧邻一个状如珊瑚般的海湾,其外则是浩浩大海。方冀只第一眼瞥到这番山水形势,眼睛就为之一亮,觑着眼细看时,只见山峦丛中一座城镇写着“宁德”两个小字,那珊瑚状的海湾边写着“三都澳”三个小字。

方冀看到这两个地名,不知为何心中一阵悸动,暗中对自己道:“宁德,就是这里了!”正要开口说话,忽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停了一下道:“有了这幅地图,咱们可以细细挑个最佳处,做为大师父的长期隐地,决定前恐怕还要有人实地去仔细勘查布置,也不急在此时决定。倒是廖大人带出来的三幅地图,能不能让老夫临摹着复制一份,原本还是藏廖大人处,摹本就给老夫和章指挥来细细琢磨。”

廖平道:“本当如此,明日便请章指挥还有郑芫、朱泛两个年轻人帮着一齐临摹复制。”方冀道:“如此甚好,大师父的安全便如此处理。咱们再谈谈招兵买马的事……廖大人有何想法?”廖平道:“这桩大事咱们绝对要机密地进行,如今朱棣气焰正盛,一个走漏便有杀生之祸,且会殃及无数无辜之人,是以开始时知道的人愈少愈好。金焦金大人有个想法,是否便请金大人先说一说,大家帮忙琢磨一下是不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