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郑家好酒(第10/14页)

洁庵沉吟道:“好像与中土之外的高手有关,到底有何图谋,小弟尚未参透。”慧明谦口宣佛号:“阿弥陀佛,难得平静了两年的京师,难道又要有一番腥风血雨?”洁庵道:“贫僧不知,早晚多求佛祖保佑吧。告辞。”他起身走出方丈禅房,天色已经全黑。

次日黄昏,灵谷寺的心慧和尚在那山门前的观景台上打坐相候,另两个年轻弟子在平台边的亭中了望。这时,一名弟子忽然轻叫道:“来了。”只见山坡下的小路上出现了三人三骑。

渐渐行得近了,心慧睁眼望去,只见三骑中走在前面的两人,左边是一个身着深灰色僧衣的老僧,年约六十多岁,须眉稀疏,已现花白,看上去应该就是闻名天下的燕王府第一谋士道衍法师了。他的右边是一个身披大红僧衣的中年僧人,浓眉大眼,颔下虬髯,长得很是威猛,相貌有些不类中土人士。这两个僧人身后,跟着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人,年约二十六、七岁,身材高大,相貌英伟,虽着儒衫,骑在马上倒更像个将军。

心慧法师带着两名青年僧人迎上前去,双掌合十,口宣佛号:“贫僧心慧,奉住持法师之命,在此恭迎道衍法师及诸位贵客。”

那道衍法师抬眼看了心慧一眼,在马上合十回礼:“有劳师兄相迎,贫僧道衍,偕同北平庆寿寺驻锡的镜明法师,同来宝寺论经请益。这位……”他指着身后的青年介绍道:“这位是燕王府的总管马和先生。”

那马和抱拳道:“大师请了,有劳相迎。”心慧见这马和气宇非凡,心想道衍是燕王朱棣的首席谋士,便与燕王府的总管同行也不奇怪,当下合十道:“马施主请了。即请三位随小僧去见过方丈。”

两个后生僧人接过马匹,三位客人下马随心慧走上石阶,心慧瞥见那虬髯和尚下马时,不带丝毫声息,心中暗道:“这镜明和尚有一身极高的武功,咱可要留意了。”

一行人入寺见到方丈慧明谦,自又是一番寒暄,双方道了许多互相仰慕的话。慧明谦方丈切入正题:“道衍师兄风尘仆仆千里来京论经开示,首站便来灵谷寺,小寺甚是荣幸。寺里几位师弟拟了一个章程,便在明日午后敝寺的大殿上恭聆师兄论经,再由敝寺两位法师向师兄请教,此一轮应以师兄论经之范围为限,然后敝寺弟子如有其他问题向师兄请益,亦请师兄一并点示。如此安排,未知可否?”

明朝初年佛教鼎盛,朝廷将各大寺庙的住持人选纳入“僧录司”考核,而凡事只要朝廷一插手要管,各大寺庙,尤其是住持方丈之间就产生竞争之情。其时名寺高僧常赴其他寺庙去论经,除了弘扬及深化佛法外,也有些较劲“别苗头”的意味。南京、北平是南北两大古都,古刹名寺也多,这道衍和尚到京师各寺来论经,在佛教圈内可是一件大事。

道衍法师微笑点头道:“如此甚好。只是贵寺千年古刹,又经当今天子重新命名建制,寺中高僧如云,贫僧此次乃是抱着一番学习之心而来,尚请灵谷寺诸位师兄弟不吝指教。”慧明谦看了镜明法师一眼,问道:“镜明师兄是否也给敝寺弟子讲一段?”镜明法师摇手道:“小僧那点修为不登大雅之堂,岂敢在贵寺开讲?”

慧明谦道声客气,便准备叫知客僧引三位贵客去客房休息,岂料道衍法师忽然问道:“久闻洁庵法师驻锡贵寺修行有年,不知可有缘拜见?”

慧明谦一怔,答道:“洁庵法师将参加明日盛会,论经之时自会相见。”道衍微笑道:“十二年前老衲与洁庵有一面之缘,此后便未再见过。今日有缘,当得亲登禅门拜见。”慧明谦想了一想,便对小沙弥道:“快去告知洁庵师伯,就说师父要陪三位贵客到他精舍造访,你先去,咱们稍后就到。”

洁庵才从后山回来,就传来道衍法师要亲来拜会的消息,他刚刚沏好一壶茶,慧明谦方丈和心慧法师已带着三位客人来到他的禅房。洁庵迎出,合十道:“有劳方丈。三位请进。”

道衍行礼道:“自洪武十八年一别至今,可喜师兄健朗如昔,愚弟却是垂垂老矣。”两人互相打量,洁庵见那道衍不但须眉皆白,额头及眼角尽是细纹,骤看上去,似有一些愁苦之色。

洁庵拱手道:“近五年来小弟是山林野人,如何能与师兄相比,师兄辛苦了。”道衍知他之意,太子朱标已于五年前因病辞世。他点点头道:“此次愚弟来京,想与京师诸位高僧论道,主要是近年修行时有所得亦有所惑,所得处多为个人进修之道,所惑处却攸关社稷天运,是以期望京师诸彦能有以教我。”

洁庵连忙肃客入座,这时芫儿端着一个木盘出来奉茶,瞧见书几上有张自己的诗作,连忙奉上茶碗,伸手把那张诗笺带走,快步走入后房。道衍眼尖,一瞥便已瞧见诗笺上面写着一首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