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赶尽杀绝之前,必须先放了“四大恒” (第7/18页)

“是谁!老子宰了他。”刘黑塔咬牙切齿道。

古平原没有答话,他将目光投向窗外,良久才低声道:“作孽的,自然有恶报,天若不报,人也不会答应,等着瞧好了。”

说完他站起身,慢慢走到屋外。

苏紫轩站在不远处,看着屋中这些哀伤哭泣的人,特别是古平原。她从在山西初见时就注视着这个人,他的不屈、他的倔强、他的越挫越勇,甚至还有他的善良与志向,都吸引着苏紫轩的目光。她就像为了一个获取力量而走入黑暗的人,虽然宁愿闭上双眼享受复仇带来的快意,但却还是时不时地望向那曾经身处的光明,那里还留着记忆中阳光下的暖意。

看着古平原微微发颤的背影,她做了一个决定。在古平原的房门外,苏紫轩听见屋中有人在诵经:“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苏紫轩一听便知,这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古平原正在为亡弟超度。她心中暗叹一声,轻轻推门进去,果见古平原站在窗前,面向西方,正在诚心诵咏。苏紫轩没有打扰,反倒也低眉敛目地双掌合十,站在古平原身后一并默念经文。古平原念了三遍本愿经,转过身看见苏紫轩,很是意外。

不仅是现在,知道苏紫轩为了救自己出了大力,也让他很是吃惊。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就在前天,隔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官军,古平原看见苏紫轩走向监斩台上的吴棠,只说了几句话,吴棠便传下号令,令三军撤开包围,并说“案情存疑,暂且释放人犯,交与地保看管,需随传随到”。后面半句只是场面话,谁都知道,请出王命旗牌都杀不了人,绝不会以相同的罪名再上法场。

苏紫轩这件事办得确实干净利落,她只是简简单单地告诉吴棠,持同一毒药毒杀京城李家李太太的犯人已经人赃并获,只不过此人被火烧伤仍在昏迷,但是这个人牵扯到的第一桩案子是犯在江宁,理应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审理此案。

吴棠已经接到消息,徽商为了古平原蒙冤待斩已经在胡老太爷的主持下集体罢市,而盐城和南通两地的百姓,为了感念古平原修筑海塘的大恩大德,推选了当地士绅耆老,来清江浦叩阍喊冤。江西等地的百姓,听说古家盐铺的东家被抓了,也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打抱不平。一时间两江三省的百姓竟然为了古平原全都纷纷有所动作。

单是“西太后”三个字,就已经让吴棠寝食难安,如今又是民意汹汹,他好像拿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苏紫轩及时送来了一把梯子,着实令他松了口气。混迹官场的要诀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推”与“拖”,按照苏紫轩的说法,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案子就可以顺水推舟让给曾国藩,他爱怎么审就怎么审,爱怎么判就怎么判,吴棠乐得不管。

下了放人的命令后,苏紫轩便要施礼离开。吴棠开口把她叫住了。

“看得出,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本督还有一件麻烦事,不知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吴棠竟是折节下问的语气。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案子颇大,又有劫法场的情形,最后本该问斩的犯人却被放了。公事上面虽然交代得过去,可是百姓都在议论纷纷,这口碑如铁,不知该如何平息呢?”

苏紫轩一听就知道,吴棠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前程,她不经意道:“这有何难?”

“不难?”吴师爷想了几日都没个好主意,听苏紫轩大言不惭,气道,“那你说说有什么法子。”

苏紫轩瞧了他一眼,却道:“我在城西酒铺看好了一坛老酒,却没顾得上去买。你要是亲自跑一趟,在一刻钟之内给我买回来,那我就帮吴大人出这个主意。”

“买酒?”吴师爷虽然脑筋也很快,遇到苏紫轩就半点不灵了,吴棠急得连连催促:“快,骑我的马去。”

吴师爷也不敢耽搁,赶紧撅着屁股上了马,一路飞尘向城西奔去。

苏紫轩这才一笑:“大人莫急也莫慌,百姓闲来无事喜爱传言,越是新奇重大的事儿,传得越广。眼下这劫法场的事儿传开了并不要紧,只需再出一件大事盖过它,那便一天乌云散尽。”

“大事……”吴棠喃喃着,“这一时半会儿何来大事儿?”

“怎么没有?东捻赖文光和西捻张宗禹已经合兵一处,打算要么越过黄河天堑,直逼京师,要么渡过长江,夺回天京。上次是僧王爷挡住了林凤翔和李开芳的合兵,这一次却不知还有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拯万民于倒悬。”

苏紫轩说的何止是大事,简直是石破天惊,吴棠头发根都竖了起来:“这、这本督天天接朝中邸报,并无半点消息,你又是从何得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