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等顾客上门,不如换个卖法 (第15/17页)
宝鋆笑一笑,接着道:“这一案是由本官举发,若不是得乔老弟意外之助,险些酿成大错,幸好补过得及时,说来还是本官受了老弟的好处。没说的,今夜摆酒,都到我府上,我要好好敬乔老弟3杯。”
乔鹤年没想到一个红顶子大员,且是本部的正管堂官能如此光明磊落地向自己认错,登时激动得声音颤抖,眼泪差点流出来,连声谦谢。
他在这边激动不已,有那素知宝鋆性子的司员可是替他捏了把冷汗。晚上在筵席上,宝鋆看着台上戏子,不经意间偏头问了一句:“乔老弟,我倒一向没有留心,你在部里现居何职啊?”
“回大人话,卑职在钱法堂做笔贴式,管理文书档案。”
“屈才,真是屈才。”宝鋆轻轻一拍桌子,连声说道:“以你的才干岂能长居九品之职。你放心,来日我一定向上保奏,就凭这次的功劳,一定能让老弟换个顶子。”
边上的人有的以为宝鋆在说反话,有的以为是醉话,连乔鹤年也没认真做此想。本来嘛,得罪了堂官,就算再怎么宽宏大量既往不咎,也不会反落得个升官的结果,若真如此,人人都去和上司作对了。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宝鋆可是说到做到,第二天便向吏部考功司为乔鹤年报了勤于政务的卓异,同时为这次的功劳请赏。这是太后都首肯的功劳,本部堂官又肯报,吏部自然没有不批的道理,结果一个卓异加上一场功,连升3级,成为正七品的户部主事,只是这并非年头年尾的考功升迁,主事一职暂无空位,乔鹤年只是升了品阶,换了顶戴官服,依旧还做笔贴式,等着空出位置来补。
这真是意外之喜,京里官员寻常调转升迁,升一级非两年不可,乔鹤年这也算一步登天了,羡煞了与他同品级的好些人。宝鋆真是不计前嫌的样子,当天派人给乔鹤年送了50两的银票作为贺礼,一时人言纷纷,无不称诵宝鋆的大度,前几天的那场风波给他和恭亲王带来的声望之失无形中便被化解殆尽。
又过了几天,乔鹤年升官这件事也慢慢冷了下去。忽然吏部往京里各衙门送了一纸公文,大意是安徽如今战事正紧,有好些地方几经磋磨终于克复,但若想地方安靖,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能吃饱穿暖,故此打算从京里简派懂经济的官员到安徽任地方官,让各衙门挑拣卓异官员报到吏部。
这个断头差谁敢去!安徽那边正打得狼烟四起,通省没有安全之地。光上个月就死了3个知县1个知府,还有1个知县在长毛来袭时携家带眷逃出县城,结果因为“守土不力,擅离职守”的罪名被绑到法场一刀斩讫。
好好的京官不做,跑到安徽去送死,天下没这么傻的人,更没这么傻的官儿。不过别的衙门倒不担心,只一心看户部的笑话。因为吏部公文说得明白,要懂经济的官员才能胜任,户部掌天下钱粮度支,尚书古称“大司农”,这个人选不从户部出,又从哪里出?
宝鋆一副忠心为公的样子,当着各位司员的面,说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京城安徽皆是皇土,诸君素食俸禄想必不会有所推诿。”这话一出,当然人人称是,但最后谁去呢?问到谁,公事上都有不能去的理由,因为户部理天下账,各省藩司衙门对户部各司都有一屋子的往来账簿,交接需要不短的时日,而吏部催得又紧。最后问来问去,问到乔鹤年头上,他此时官居七品,正可担任牧民一方的地方职守,手头又恰恰没有差使。宝鋆笑眯眯地看着他,乔鹤年张口结舌,想了又想没有理由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请命,宝鋆抚掌大赞:“我就说没看错人,乔老弟果真是忠心为国之才,不愧我户部的能员。没说的,今日我就上报给吏部,此事就这么定了。”
到了这个时候,当初对乔鹤年艳羡不已的那些人,看着他的眼神与看死人无异。吏部的部照隔日就发下来了,这是乔鹤年到安徽做官的凭证,还有一样东西却是迟迟不下,那就是兵部的勘合,沿路驿站都归兵部管,没有勘合就算是官儿也不能住驿站用驿马,因为无法断定是公差还是私行。
乔鹤年每天两趟到兵部去讨要勘合,可就是迟迟不下,后来有个兵部的书办,也是山西人,见这个老乡还在懵懂,实在有些可怜,便私下告诉他:“你这样等下去,误了部照上的到省期限,还想补缺?实话告诉你,别等什么勘合了,宝中堂打过招呼,你的这份勘合明年还不见得能下来呢。”
“为什么?”
“为什么你老弟自己去想吧,这都想不明白,你还做什么官儿!”那书办说着转身进了衙门,留下呆若木鸡的乔鹤年站在寒风中。
“后来我打听明白了,吏部满尚书是宝鋆的同年,至交好友,敢情这是一开始就设好的计,捧了他们,套住了我。可笑我当初还真心实意地去拜宝鋆的门,向他道谢,如今才知道,他恨不得我死在安徽才好。”乔鹤年一口气说到这儿,不胜苦涩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