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曼陀罗(第10/22页)

元晓大师晚年隐居寺庙做杂役,并随手著论疏,写有《华严经疏》、《阿弥陀经疏》、《金刚三昧经论》、《大乘起信论疏》、《十门和诤论》、《法华宗要》、《二障义》、《判比量论》等书,有许多著作流入大唐,对我国的佛教也产生了影响。

他所著的《金刚三昧经论》原有五卷,有一天被嫉妒他的出家人偷走,只好重录成为三卷。

元晓大师因为少年习武的缘故,一直渴望国家统一(当时韩国分为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晚年他在寺庙里听到国家统一,独自在庭中唱诵佛号,满面流泪,一个和尚问他:“你不是已经超越苦乐了吗?为什么还会流泪呢?”他说:“苦乐和流泪有什么关系呢?国家的统一应该使人大哭大笑,即使出家人也不例外呀!”

我觉得《元晓大师》电视剧处理得最好的是两部分,一是把出家人也回到人的本位,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得到悟境,与凡夫并无两样,有一些甚至比凡夫不如;一是在元晓、义湘、大安这三位法师的传记中都有许多神变的部分,它全部舍弃了,完全以人格来塑造元晓的伟大,这是很值得赞叹的观点。

关于神变,元晓在戏里说过:“要飘落的花瓣,连一天也不能等待。”这是多么优美而真实的观点。在这个时代,有许多外道利用神通惑众,使许多无知的众生受骗,成为财色的祭品。我们如果深思这句话,便知道神通是不可依恃的。那些自称可以通神的人,可不可能使他们神坛中的花朵不谢呢?可不可能使神桌上的供品不烂呢?如果不能,怎么可能让人在天堂挂号?怎么可能献财献色就可以入解脱之路呢?

在元晓大师追随大安禅师时,有一次大安的小狗死了,元晓采了一些树叶覆在小狗身上,坐在旁边诵经超度。大安看见了,问他说:“你念这么深的经给一只小狗听,它怎么听得懂呢?”接着他把化缘得来的奶放在小狗身边,对小狗说:“你好好的吃吧!”元晓当时豁然开悟,从此对妓女就说妓女的法,对乞丐就说要饭的法。他说:“如有一众生慈悲为怀,必然震撼法界,不管他是以什么形式说法!”

他也时常对那些偏执于来生解脱的修行者说:“今生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担忧什么来世?”“灯火不明,周遭必然黑暗,追求来世的修行,就像不点灯而找光明的地方一样。”

对于入山的观点,元晓大师说:“不管到多么高的深山上,都还是尘世的范围,因此释迦佛叫我们厌离世间,不是要远离尘世,而是要远离对尘世的贪爱,贪爱一旦清明,尘世的束缚也就解脱了!”

在电视剧里,元晓大师出家以后还以居士自居,并且与新罗国的公主谈恋爱,后来还生下一个王爷。他与柔多公主的恋爱浪漫动人,两人要分离的时候,柔多公主问他说:“你是不是会因为和我在一起而后悔?”元晓平静地说:“就好像多念了一卷经一样。”—这一段在传记里并没有,应该是编剧所加。

电视剧的结局,是元晓大师与柔多公主所生的孩子到寺庙去看他。他什么话也没说,拿一把扫把叫他扫庭院,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问孩子说:“都扫好了吗?”

“爹,都扫干净了!”

元晓抓起扫好而堆在一旁的一把树叶,洒在庭中,对孩子说:“树叶是永远扫不干净的,因为它随时随地会落下来!”

然后转头走进寺院,孩子则在庭中拜别。这一段也是编剧所加,依我看,是取材自日本茶道祖师利休教导孩子的故事,这故事在日本普为人知,编剧顺手拈来,也颇为符合元晓的情境。

我从前读《宋高僧传》就读过元晓大师传,并未留下什么印象,看完电视剧再看高僧传,感触便深刻得多,可见用现代媒体来传扬教法,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工作。元晓大师生前就曾把佛法的观点写成《无涯歌》教苦难的人传唱,这首歌甚至比他的论述影响力广大得多。

他的《无涯歌》,意思是知识有涯,但生命轮回无涯,苦难也就无涯,与我们传统所说的“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是不同的生命观点,却是真切得多。

多么希望我们可以拍出一部像《元晓大师》这样的电影或电视剧,让现代人知道菩提道并不遥远,但偏离生活与生命而想求得菩提,那是不可得的呀!

还魂与再生

想到师父们爱物惜生的行止,都使我们感到惭愧不如而心向往之!这种行止,是充满了无限的再生与还魂,是体验到法界一如之道,认识到即使是一张纸也有生命,有无限的轮回。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环保的演讲会,讲的题目是再生纸,演讲的有环境专家马以工,主妇联盟董事长陈秀惠,歌手童安格,作家张曼娟,还有我。主办单位是《皇冠》杂志,场地是设备极好、可以坐八百人的永琦百货公司万象厅。照理说,这样的阵容应该吸引人山人海来听讲,结果听众还不到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