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闺房记乐(第9/15页)

这一年的七夕,芸在“我取轩”里摆上香烛瓜果,与我共拜天孙(织女星)。我事先刻了两枚印有“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字样的图章,我自己留的是阳文,而将阴文交给了陈芸,以为两人书信往来的时候使用。

那天夜里月色很好,俯看河面,波光粼粼就像白丝绸一样,我们摇着轻罗小扇,并坐在临水的窗前,仰头看见云彩飞过,变幻千姿百态。芸叹道:“宇宙这么大,共享这一弯明月,不知道今天晚上,还有没有像我们俩这样有情致的夫妇呢?”我说:“夏夜乘凉赏月到处都有,要是说到品论云霞,独具慧心而能参悟其中道理的人也不会少。但要像你我夫妻共同赏月,所品论的恐怕就不在这云霞上面了。”没一会儿,蜡烛燃尽了,月亮也落下去了,我们就撤掉瓜果回房间休息了。

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芸准备了一些酒菜,打算晚上的时候邀月畅饮。到了入夜时分,却忽然阴云密布,芸闷闷不乐地说:“我们要是能够白头偕老的话,明月应当出来啊。”我也觉得意兴索然,四顾之下,只见对岸万点萤光明灭闪烁,散落在柳岸蓼渚之间。

我便和芸联句解闷,结果联了两韵之后,都越联越没章法,奇思怪想,信口胡说。芸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最后倒在我身上,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其时我觉得她颈部有一股茉莉花香扑鼻而来,就拍着她的肩膀叹道:“古人因为茉莉花形状颜色如珠,所以才用来作为化妆压鬓之用,却不知这花沾染了油头粉面之气之后,它的芳香才更可爱!真真把你供奉的佛手都比下去了!”芸止住笑声,答道:“佛手是香中君子,香气只在若即若离之间;茉莉花是香中小人,必须凭借势力,所以它的香气也就像小人那样谄媚。”我赶紧接道:“那你怎么远君子而近小人呢?”芸笑道:“我就是在笑你这个君子怎么爱小人呢!”

说话间,已是三更时刻,仰望夜空,竟见风扫云开,一轮圆月随之而出!我们都非常高兴,便倚窗对酌。还没喝几杯,就忽然听到桥下“扑通”一声,好像有人落水。趴在窗前仔细看过去,却见水面平静得像面镜子,并看不见什么东西,只是听见滩边有鸭子急奔的声音。我知道沧浪亭畔曾经淹死过人,担心芸会害怕,当时就没敢告诉她。芸不安地问道:“噫?这种声音是从哪来的?”我们一时毛骨悚然,赶紧关上窗户,带上酒回房间了。点上蜡烛,便见一灯如豆,罗帐低垂,然而杯弓蛇影,到底有些惊魂未定!我赶紧把灯拨亮,准备入帐休息,而这时芸已经在发烧了!接着我也病了,一下子难受了一整月!真的是乐极生悲,也是白头不终之兆啊!

中秋节的那天,我刚刚大病初愈。因为芸嫁入我家已经半年,却从来没有去过隔壁的沧浪亭,就让老仆去跟守亭者约好不要放闲人进去。在傍晚时分,带着芸和我的小妹妹,在老仆的引导下,过石桥,进入园门向东转,沿着曲曲弯弯的小路向前走。园子里有用石头堆砌成的假山,林木葱茏苍翠,亭子就在一座土山的顶上。沿着台阶走到亭里,四下可望数里之远。这时正值将暮时分,只见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隔河对岸的园子叫做“近山林”,是地方官员跟中央特使宴饮相聚的地方,那时候正谊书院还没有开设。拿一块毯子铺在亭子中间,席地而坐,守亭者烹好茶端了上来。不一会儿,一轮明月升上林梢,渐觉凉风吹进了衣袖,月亮映照在河心,顿觉那些俗虑尘怀一扫而光。芸说:“今天的游园虽然很快乐,但要是能驾一叶扁舟,往来于亭下,岂不更畅快!”这时候已经天黑了,想起七月十五那天夜里受到的惊吓,我们就相互搀扶着下了亭子回去了。吴地风俗,中秋节晚上不论大家小户的妇女都要出来结队游玩,名曰“走月亮”,沧浪亭幽雅清静,反倒没有一个人来。

我的父亲稼夫公喜欢认养义子,所以我的异姓兄弟有二十六人之多!我母亲也有九个干女儿,九人当中王二姑、俞六姑跟芸的关系最亲密。王二姑生性痴憨,喜欢喝酒;俞六姑性情豪爽,能说会道。她们每次聚会,总会把我赶到屋子外面,她们三人同睡一张床,这都是俞六姑一个人的主意。我笑着说:“等俞妹妹回家后,我就把妹夫邀请来,一住就是十天。”俞六姑说:“那我也来呀,我跟嫂子睡一处,不是很好吗?”芸和王二姑就在旁微笑。

后来,因为弟弟启堂娶妻,我便和芸迁居到饮马桥的米仓巷。这里屋子虽然很大,但却没有沧浪亭的那种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