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闺房记乐(第7/15页)

这天晚上送亲送到城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我肚饥难耐,便让仆妇们拿些吃的,仆妇拿来枣脯,我嫌太甜没吃。这时,芸偷偷地扯了扯我的衣袖,示意让我去她的房间。进了她的屋子,看见桌上摆有热粥和小菜,我高兴地拿起筷子就吃。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喊她:“淑妹出来下!”芸赶忙把门关上说:“我累了,要睡下了。”玉衡将门推开,挤身而入,看见我在吃粥,就笑眯眯地看着芸说:“刚才我来要粥,你说没了,原来藏起来专门给你的夫婿吃呀?”芸窘得躲了出去。玉衡将这事告知长辈,全家上下也都笑话她。我也非常尴尬,一赌气就带着老仆人先回家了。

自从吃粥这件事以后,我再去舅母家,芸就开始故意躲我,我知道她是害怕别人再拿吃粥之事来笑话她。

到了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我和陈芸花烛之夜,见到她瘦弱的身材依然如故,揭开红盖头,我们两人便相视而笑。饮过交杯酒之后,我和她并肩而坐吃夜宵,我从桌下偷偷握她手腕,抚摸她那温暖的指尖,不觉心中怦然作跳。我让她吃菜,当时却正逢她的斋期,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回想起她当年开始吃斋时,正是我出天花的那阵子!我就笑着逗她说:“现在我的脸上光滑鲜亮,安然无恙,淑姐从此可以开戒了吧?”她含笑看着我,点了点头。

二十四日我姐姐出嫁,二十三日因是国忌不能办喜事,所以就在二十二日我们结婚的当天晚上,为姐姐设宴送行。芸到堂屋去陪宴,我就在洞房里与伴娘划拳赌酒,结果我屡战屡败,最后大醉而卧,等我早上醒来的时候,芸已经起床正在梳妆。

这一天,亲戚朋友络绎不绝,到晚上上灯以后才开始办喜事。半夜十二点整,我作为新妇的弟弟送嫁,丑末时分(凌晨3点)才回到家中,这时已经是灯残人静了!我悄悄进屋,看到老仆妇在床下打盹,而芸虽然已经卸妆却尚未睡下,在明亮的银烛的照耀下,她低垂粉颈,不知道看什么书正看得入神呢。我就走过去抚摸她的肩膀说道:“淑姐连日辛苦,怎么还如此孜孜不倦地攻读呀?”

芸赶紧回头站起来说:“刚才正想去睡,打开书柜发现这本书,看着看着就忘记疲乏了。《西厢》的大名很早就听说过,今天才第一次看到,真不愧是才子书,只不过总觉言语描写有些尖酸刻薄呢!”

我笑着回答道:“正因是才子,才能下笔尖酸刻薄呀!”仆妇在一旁催促我俩早点休息,我就打发她自己先去歇着,而与陈芸并肩说笑,就好像密友重逢!我试着将手探入她的胸中一摸,发觉她的心也是怦怦乱跳,便在她耳边小声问道:“淑姐的心怎么跟舂米似的呀?”芸回眸一笑,就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我拥着她入床帐,到了第二天东方大亮仍旧是浑然不觉!

芸作为新娘子,刚开始的时候不怎么爱说话,也从来不发脾气,跟她说话,也只是微笑应对。侍奉长辈时她非常恭敬,而对待仆佣也很和气,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而没有丝毫过失。每天早上,看到窗外微亮时她就赶紧穿衣起床,好像有人在催她一般。我开玩笑说:“如今又不是当年吃粥的时候了,你怎么还怕人笑话呀?”芸答道:“当年为你藏粥,被家里人传为笑柄,现在却不是怕人笑话,只是担心父母说新媳妇懒惰而已。”我虽然想让她继续睡,却知道她的做法是对的,于是也跟着早起。从此两人耳鬓厮磨,形影不离,感情之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然而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已是婚后一个月了。当时我的父亲稼夫公在会稽做幕府,专门来信让我过去。我之前师从于在会稽开馆的杭州的赵省斋先生,赵先生循循善诱,我今天所以还能握笔为文,都是先生教导的结果。原定的是从会稽回来与陈芸完婚之后就继续回到会稽完成学业,可是收到父亲的信之后,心中还是怅然若失,害怕芸会因此而难过。可是芸反而强装着笑脸劝慰我,为我整理行装,只是当天晚上感觉她脸色不太一样而已。第二天临走的时候,芸向我小声嘱咐道:“你这一走就没人照顾了,自己要多保重!”登舟解缆而去时,正是桃李争艳的季节,而我的心却如同林鸟失群,天地也因之变色。等我到了会稽之后,父亲却又渡江东去了。

在学馆里住了三个月,却好像已经有十年之久。芸虽然不时寄来书信关心我的起居,同时勉励我用功读书,可是我的回信却多是套话,所以心里很是有些愧疚。风吹着院子里的竹子沙沙作响,月光从长着芭蕉的窗前散落,对景怀人,真让人梦魂颠倒呀!省斋先生察觉到了我的感情,就写信和我的父亲商量,给我出了十个题目,让我暂时回家写文章。我高兴得就像罪犯遇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