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第9/13页)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拿着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专注的你突然创造能力激增。每完成任务列表中的一个小项目,你就会在心情愉悦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展望未来,然后你就有了新鲜主意!觉得自己太有才了!于是你就觉得你的这个列表的其他部分有修改的必要了……但是,等一下!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一旦你这么做了,那么你就会发现你“有必要”不停地更改这个任务列表中的某个或多个项目,最终甚至会导致整个任务永远无法完成。如果,你有了什么新鲜主意,放弃当然是非常可惜的。正确的做法是:启用另外一个新的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把你的新鲜主意记录在那里,然后马上回到当前的这个任务列表,专注在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突然又出现了什么新鲜主意,依然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前的任务完成之后,你的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

给你的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每次我从家出来的时候,在门口都要逐一核对一下:眼镜、手机、钥匙、钱包、烟、打火机……逐一核对过后,才迈出门槛把门锁上。这就是在利用核对列表(Checklist)的好处来避免自己因遗漏而浪费时间。前面提到过的去超市买东西的例子也是如此。在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列表中的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提前给每个项目指定一个检查列表,用来确定当前任务确实如预期一般完成。很多的时候,如果遗漏了某一方面,那将来在执行下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会必须因此中断而不得不退回上一个当时以为完成现在却必须补充的项目环节——这种错误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时间浪费。有的时候,检查列表不一定要写下来,因为a.如果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b.很多的项目你已经无比熟悉,所以那个项目的核对列表你早就熟谙于心。但是,有些任务项目却相对复杂,那你最好提前制作一个可以勾画的核对列表,逐一核对,确保万无一失。

列表一旦开始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是,好像“更好的方向”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如此下去,你会不停地发现“更好的方向”。千万不要误以为能够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的人只有你一个。大家都在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怎么不见大家都成功呢?我从来都不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总觉得一个人最终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自己的成功,而是关键在于他的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大抵上就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径的终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那个方向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最终会到达北极。但是,如果你中途改变了方向,甚至经常改变方向,你就无法到达北极,甚至可能返回出发点。所以,先判断你的这个列表所代表的那个任务是不是现实的,如果你真的觉得你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开始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到底。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套用莎翁“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的句式,很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抉择就是“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计划总是必要的。与计划相关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字典里说,所谓的成功就是达成预期目标。这是我认为的对“成功”最简洁、最清楚、最无副作用的定义。有了预期的目标,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就自然形成了计划。所有最终真正履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

有一句话曾令我印象深刻,说,“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但是,另外一个事实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会成功。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目标并不现实。另外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有些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可以成功的目标对一个寿命有限的人来说,依然是不现实的。比如,人类梦想可以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翱翔,可不是近一百年或者两百年才开始存在的念头。事实上,上个世纪初,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第一次成功地进行试验飞行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有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过飞——其中很多都摔死了,活下来的也基本上都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