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第7/13页)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可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各种器官完整健全的、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来讲,不挣扎一下,就很难完全专注于这个最关键、最根本的决策标准。

比如,每个人都喜欢做有趣的事情,往往并不关心这事儿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可问题在于,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呢!

如果,你甩甩头,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你都应该做。但是,请你认真面对你自己,过去你一直是这样用理智指导你的行为的么?可对照下表检查一下,用阴影标出有用事情。

往往,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你就可能会痛苦地发现自己经常仅仅因为非常有趣就去做那些其实无用的事情。比如,在三月份的时候设定了一个目标——六月份参加托福考试。可是到了五月底,你才发现其实过去的两个月里,你做的最多的事儿是跟朋友打牌或者泡吧。再比如,你在早上决定白天要背200个单词,可是背到第20个单词的时候,朋友来电话说要请你吃饭,然后你就去了,喝多了回来,直接上床睡觉——甚至连最重要的习惯——记录你的时间开销都放弃了。

不用跟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混不清地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所谓的“理想”或者“痴心妄想”。那你现在就开始把那个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项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

相信我,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是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列表(List)从来都是最有效的组织工具之一。据说用来组织或者管理的列表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任务列表(task list)、待处理列表(to-do list)、核对列表(check list)……尽管我个人觉得那么仔细地分辨这些概念没有多大意义,但我确实认为列表本身非常有用。而制作列表、运用列表确实是一种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

先说一个列表给我带来好处的例子。很久以前,我发现自己经常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之后非常懊恼:“怎么又有两样东西忘买了呢?!”于是,我便养成了一个去超市之前做列表的习惯。

如果我决定今天去超市买东西,那么,早上醒来,我会拿出一张纸,罗列出我要买的东西,然后贴在我那墙上的小白板上——而不是直接去超市。一般来讲,到了上午9点钟,可能我会突然想起来还有一样东西应该添到那个列表上;到了10点钟还可能要补充一样,而11点钟也许又要加上一个……到了下午两点的时候,我就可以去超市了。每买到一样东西,就在列表相应的位置上打一个勾,确定在超市里买不到,那就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个叉……这样,等我到家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忘买了什么东西而懊恼了。

制作这个列表(这应该算他们说的核对列表吧?)的好处,我已经说清楚了。不过,你可能没注意到的是:如果我没有制作这个列表的话,那当回到家之后为了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的时候,我所面临的实际上有两种可能情况:a.我要买的东西超市里确实有,但我自己忘了去买;b.我要买的东西其实超市里根本没有,所以,回去了也没用!于是,你可以想象当我懊恼不已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重新回到超市,竟然面临的是第二种情况时,那肯定会被气个半死,并无可奈何——可是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时间已经被浪费掉了。

所以,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使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没必要地浪费时间。不过,在长期使用列表的过程中,我发现确实有些经验值得分享。

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没必要制作列表

有些专家建议要处处使用列表,据说是只要养成习惯,就不再是压力了。可是,我知道有些习惯一旦养成必然产生副作用。比如,每天记录金钱收支肯定应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习惯;但是,养成这种习惯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得非常小气,往往说好了请朋友吃饭,到结账时却提出最好还是应该AA什么的。我觉得一个人不应该给自己定下过多的规矩,因为那明显是做不到的,并且,期限越长越是如此。度的问题只能由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反正,基本原则是:一个人不能过分苛求自己——尽管同时也不应该过分放纵自己。去参加会议之前,应该准备一个列表记录自己应该提出的种种设想,这是合理的。但是,去约会的时候,非要提前制作一个列表记录第一步干什么、下一步干什么、最后做什么明显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