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人皆知(第11/26页)

“惊奇。三十四年野蛮的经历给了她智慧,但只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反社会的智慧。也是野蛮的。是一个无所期求的人所拥有的智慧。那是她的智慧,她的尊严,但却是消极的智慧,不是那种敦促你日复一日埋头苦干的智慧。这是个几乎从出世以来就始终遭到生活无情折磨的女人,凡是她学到的东西都是从那儿得来的。”

我想,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谈心的人了……接着,我又想,我也找到了。一旦一个男人开始对你谈论性,他是在告诉你有关你们两人的事。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里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而且,不发生可能更好些,不过,如果你不能在性的问题上达到某种水平的坦率,并且还摆出一副姿态,仿佛从来没有受到过它的侵扰,那么,男性之间的友谊便不可能是完整的。多数男人一生都找不到这么一个朋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可是,一旦有了,一旦两人发现对这个决定男性本质的东西看法相同,不怕被对方裁决、嘲笑、妒忌或取代,完全信赖对方不会出卖自己的信任,他们之间人性的纽带就会非常结实,一种出乎意料的亲密感也就会油然而生。这么做对他来说也许并不是家常便饭,我思量着,只是因为他在最痛苦的时刻找到我门上来,满怀着接连几个月我眼见着的戕害着他的仇恨,他才感到那种可以和某个曾在你重病期间守护在床头的人无拘无束交谈的自由。他并不是有着不可遏制的吹嘘的冲动,而是觉得实在无法将犹如获得新生般令人陶醉的欣喜埋藏在自己的心底。

“你在哪儿遇见她的?”

“我傍晚过去拿信,她在那儿,在拖地板。就是那个有时给邮局打扫卫生的瘦精精的金发女人。她是雅典娜总务部门正式雇用的工人。她在我曾当院长的地方是全日制环保工。这女人一无所有。福妮雅·法利,她的名字。福妮雅的确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她什么都没有?”

“她有过一个丈夫。他拼命打她,结果她昏了过去。他们有个牛奶场,他胡乱经营,倒闭了。她有两个孩子。小供热器翻倒,着火,两个孩子都窒息身亡。除了她收在床底下的罐子里的两个孩子的骨灰,她唯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辆1983年的切维。我唯一一次见到她快哭的时候是当她对我说:‘我不知道怎么处理骨灰。’农场的灾难甚至把福妮雅的泪水都榨干了。而她生下来是个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她是在波士顿南面一幢面积很大的房子里长大的,五间卧室都有壁炉,珍稀古董、传世瓷器——一切都是古老的,最好的,包括家族本身。她如果愿意,可以把话说得很像样。但她已经从高高在上的地位跌到了社会底层,现在她是一只盛满乱七八糟豆子的大口袋,语无伦次。福妮雅被剥夺了属于她的权利。降级了。就她的痛苦而言,是一种真正的民主化。”

“谁毁了她?”

“继父毁了她。上层资产阶级的罪恶毁了她。她五岁时,父母离婚。有钱的父亲发现美丽的母亲和人私通。母亲爱钱,又嫁给了有钱人。有钱的继父不让福妮雅安生。从一进门,就摸弄她,简直离不开她。这个金发碧眼天使般的孩子。他摸她,捏她——在他企图操她时,她逃跑了。她那时十四岁。母亲不愿相信。他们领她去看心理医生。福妮雅告诉医生发生的事,而在就诊了十次以后,医生也和继父站到了一边。‘和那些付给他钱的人站在一个立场上,’福妮雅说,‘每个人都一样。’母亲后来和心理医生上了一次床。这就是她讲给我听的关于她怎样被迫自谋生路、艰难度日的故事。从家里逃出来,从中学逃出来,跑到南方,又回到这里,搞到什么活就干什么活,二十岁上嫁给这务农的、比她大、开牛奶场的越战老兵,一心以为如果他们努力干,生儿育女,把农场搞活,她就可以过上稳定、粗茶淡饭的日子,即使那家伙沉默寡言。尤其难得的是那家伙一副戆样,她以为她就是有脑子的一方,日子会好过多了。她以为这是她的优势,她错了,他们所共同拥有的只有烦恼。农场破产了。她告诉我:‘屋漏偏遭连夜雨。’而且他不断打她,把她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你知道她怎样描述她婚姻生活的高潮吗?‘热牛粪大战。’一天夜里他们挤过奶,在牛棚里为什么事争吵,福妮雅抓起一大把热牛粪朝莱斯特脸上扔过去。他回敬一大把,于是双方开战。她对我说:‘热牛粪大战可能是我们共同生活最好的时光。’最后,他们满头满脸都是牛粪,两人捧腹大笑,用牛棚里的水龙头冲洗干净后,回到屋子里去操。但好事做过了头,连牛粪大战百分之一的趣味都没有。莱斯特从来就没兴趣——据福妮雅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做。‘笨得连女人都操不对。’当她说我是完美的男人时,我告诉她,这可能是因为她先跟了他,再来跟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