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说到这里,谢琳琅冲着知宜温婉地笑笑:“我虽只上过几天闺学,没多少见识,但也能看得出二哥和峥哥儿都是有能耐的,日后定然也会给嫂嫂挣个诰命回来。”

听说诰命夫人不光说起来好听,五品以上的诰命夫人还有俸禄拿,也是实打实的实惠。

名誉什么的倒还罢了,每月都能拿俸禄这事让知宜听得有些眼热,但还是摆手道:“个人有个人的命,命里没有便也无法。”

等谢晏和谢峥攒够了贡献挣来了诰命,她大概跟谢家都没什么关联了。

命里没有的,羡慕也没用了。

这是知宜和谢峥第二次在一起吃饭。

第一次是知宜生辰宴被人放鸽子,第二次就是谢峥胃疼需要喝粥养胃。

这么看来,颇有几分难姐难弟的感觉。

这并不是谢峥第一次到正院来,但看得出还是有些拘束。

但到底是长身体正能吃的年纪,又饿了这么整整一天,谢峥用起膳来也毫不含糊,干掉一碗海鲜粥和两碟酱菜后,又吃了大半盘的蒸排骨,最后更是连糖醋小排里的山楂都吃了个七七八八,把周嬷嬷眼睛都快看直了。

一口气风卷残云吃了这么多,谢峥也有些不太好意思,饭后喝陈皮苍术水消食时,又回到了方才高冷拘谨的样子。

知宜看着桌上的残羹冷炙好一会儿才回神,对着谢峥问道,“你每日去老夫人那里请晏后再折回房中用膳,时间真能赶得过来?”

谢峥“嗯”了一声:“来得及。”

“那哪儿来得及?”周嬷嬷有些心疼的打断道,“我也是今儿问了轻尘才知道,厨房那边为着图省事,早膳大都准备些饽饽糕饼送过来,粥类也不过就是些简单的白米清粥而已,等请晏回去八成都是凉的。早上跑这么一路回去,再用些凉的饭菜,脾胃可不就出问题么?”

“嬷嬷说的是,我方才也在考虑这事。”知宜应道,“晏不能不请,学也不能不上,但这么下去的确不是个办法。正院离东门更近,早上又有小厨房送膳,不如以后峥儿就来正院用早膳吧。”

“是。”谢晏应道,“这事的确是我考虑不周。”

“她们都说你不看重秦氏,倒也不止因着这一件事。你刚成婚就匆匆回京,留了她在府里,外头难免诸多猜测。”老夫人道,“你在京城这么多年,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也不成,她如今身子也好了,乘车出门想来也无碍。你这次回京,可有什么其他打算?”

谢晏沉吟道:“祖母的意思,是让我带秦氏回京?”

大概两刻钟前,知宜接到周嬷嬷来报,说二爷回了府上,此时正要去往宁寿堂请晏,二夫人可要过去看看?

知宜匆匆换好衣服赶来,远远听到谢老夫人和谢晏在说话。

老夫人口气很十分少见的严肃,大概是在对着孙儿训话。

知宜觉得有些奇怪。正院西南角的倒座房内,郭嬷嬷提着两盒点心敲门走了进来,递给周嬷嬷身边服侍的丫头薰儿。

“大夫人娘家送了好些直隶那边新制的瑶柱,夫人想起来老姐姐你素日也爱吃这些鲜的,便让我拣好的一份儿送了过来。”

周嬷嬷笑着示意薰儿将礼物收下:“多谢,你家主子有心了。”

“咱们老姐妹多年,我也不跟你说虚的。大夫人为人一向妥帖周全,有什么自然忘不了老姐姐。”郭嬷嬷道,“只是一样,她那娘家小兄弟念书的事,还烦请你多盯着些。”

王姒娘家也是青州本地人,父亲去年升职去到保定府为官,带着家中妻儿一并去了直隶。

依着王家现如今的情况,在本地找一处不错的私塾念书并不算难,但人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就总想着更进一步,加上保定离得京城又近,就起了托谢晏晏排去京城官学念书的心思。

之前王姒已经为着这事来找过谢晏一次,谢晏虽然答应了,但一直没有再给反馈,王姒怕多提及此事反而招致谢晏反感,所以想让周嬷嬷帮着提一嘴。

如今谢晏是谢家当之无愧的家主,周嬷嬷作为谢晏的乳母,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掌管着二房的大小事务,自然水涨船高。

如今她在府中的地位低于老夫人,但要认真论起来,应该还是略高于大夫人王氏的。

毕竟她能在家主那里说上话,大夫人可说不上。

这也是王姒愿意让郭嬷嬷放低身段来讨好的原因。

周嬷嬷也知道自家少爷的性格,对大哥大嫂一家虽然没多少感情,但念着一家人的情分,也一直还算照顾,能帮则帮。既然应承下来的事就一定会办,便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熏儿送郭嬷嬷离开后,回来对着干娘周嬷嬷一脸羡慕。在她看来,做下人能混到周嬷嬷这个份儿上,能让旁的主子都礼敬三分,也不枉了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