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3/4页)

“难得你回来一次,还被我扯过来谈这些公事。”周绍有些歉疚的笑笑,“对了,今日阿遥去府上请你家娘子去庄子里泡温泉放松一下,弟妹说身上不适回绝了,要不然这会儿咱们就在庄子里谈事了。”

说到这里,周绍略显担忧地看了谢晏一眼:“我也知道你当知是逼不得已才娶了她,但也没必要一直这般冷待于她。阿遥说她看得出,身体不适大概是托词,你刚成婚就把她一个人丢在青州多有不妥,感情不好也是难免的事,要不然你想办法弥补一下?”

“不必。”

谢晏和知宜刚刚成婚之时,祖母和长姐都曾叮嘱过他,不要薄待了这个远嫁的姑娘。

他自认也有为人夫应有的担当,给了她银钱傍身,晏排了周嬷嬷照顾起居,回家当晚也曾想留宿正院……只是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他的确觉得秦氏是个不错的女子,但也没到非她不可的地步,更不可能在明知道对方不喜的情况下去百般讨好。

周绍看他还是这般我行我素,不知变通,有些恨铁不成钢道:“曾兄的妻子上个月同他和离回了娘家,说是远嫁后离了父母双亲,夫婿又不体贴,实在过不下去了,才出此下策。我记得弟妹也是远嫁,你们又一直分居两地……”

万一哪天被人抛弃了,那该多没面子?

“有什么大不了的?”谢晏淡淡道,“她若要走,那我放她回去便是。”

两人虽然年岁相差不大,但毕竟辈分儿有差,也多少有些代沟,寒暄几句之后李维就告辞去楼上找书。

他原本已经踏上了两级台阶,突然又退了回来,对着知宜道:“婶母您不知道吧,那天我就随口提了一句家中铺子准备出让,谢峥就说让我先请四叔先留一留,他要回去先问个人,可见心里一直念着您和家里呢。”

说罢,他又对着知宜欠身行了一礼,方才转身离开。

书童还在原地等着他,看李维去而复返有些奇怪:“公子去跟谢夫人说了什么?”

李维摇头:“无事。”

他可真是为谢峥的家庭和睦操碎了心。

知宜原本以为谢峥只是听到同学家有出让铺子,回来跟她提了,再没想到还是特意跟李家说了给她留的。

眼看着即将到了年关,各处商贩都开始卖起了年货,知宜经过沁芳斋时被一阵浓郁的甜香吸引,让绯月下车买了两匣糖果回来。

这外面买的糖果味道什么的倒不说有多么出奇,但外面包装的盒子精致喜庆又好看,适合拿去送人。

于是当天晚上,谢峥就收到了两匣包装精致的糖果,来送糖果的婢女道,这是夫人想着公子一年读书辛苦,特意买来给公子尝尝的。

这是真把他当小孩子养了?但是不得不说,谢晏家书的内容质量虽然有待提高,但字写得实在好看。

谢峥的字她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见过两次,作为十岁孩子而言可谓是相当不错,比起后世那些号称练了一辈子的书法家也不遑多让,但是跟谢晏的字一比……只能说男主要长大后独当一面还需要一定时间,写的字和谢晏还有一段距离。

至于信上的字跟她的字相比……那差距更不是一般的大。

正好这几日她在府中闲来无事,不如先把字练一练,日后离了府里,给人代写个春联信件什么的,也算一种谋生手段。

第二天一早,谢峥过来正院的时候,发现知宜正在那里练字。

如今秦知宜的芯子换了人,写的字也有了变化。

虽然她继承了原身大部分的记忆和情感,但是针线和写字这类技能都没完全继承。

最先发现这件事情的是绯月,拿着她的手书细细端详了一会儿,对着她笑道,“姑娘这一病之后,写的字和之前也不一样了。”

知宜听了这话略是有些心虚,解释说自己病了一场之后,手腕上没有力气,所以写的字跟以前不一样了。

绯月听了这话有些不明所以:“可是姑娘你的字比以前更好看了,没力气也能写得比从前更好看吗?”

知宜:……

她前世的爷爷是当地高校的历史学教授,对于国学很有研究,她的这笔字也是爷爷把着手一笔一划教出来的。

但她原来所处的那个世界里,还是硬笔书法和电子打印更常用一些,她本以为自己的软笔书法和惯用毛笔字交流的古人差距很大,再没想到会得到绯月这样的评价。

看了谢晏的字之后,知宜瞬间觉得自己的字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趁着早上刚起床头脑清醒,行动力也强,所以先来练个字,好歹不能落后太多。

谢峥看到知宜练字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和往常一样坐下吃饭,却在第二日早上过来的时候,给知宜带了三本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