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定远侯。(第2/5页)

霍檀声音低沉,一字一顿道:“娘子,我会把他们打退,打散,打死。”

“只有外敌分崩离析,国朝才能稳固,到了那个时候,大周不需要那么多节度使保家卫国,就再也不会有国祚颠覆的可能。”

国朝稳固,才能天下太平。

崔云昭看着他高大的身影,缓缓吐出口气来。

“你能做到,我相信你。”

谁能想到呢?

一个本应该在遗弃时就死去的弃婴,父母不详,病弱早产,却慢慢长成了大周的大英雄。

他志存高远,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最终,他建立新朝,匡扶国祚,挽救万民于水火,平数年之乱世。

时也命也。

英雄从不问出处。

孤儿也好,弃婴也罢,都不妨碍霍檀攀登悬崖峭壁。

霍檀看着崔云昭:“皎皎,你要一直陪着我。”

崔云昭笑了:“我会一直陪着你,哪里都不去。”

之后几日,霍家治丧。

因为家里出了大事,冯朗特地登门宽慰,还给了他十日假期,就连皇帝陛下、郭子谦和封铎,以及其他节度使都来信表示哀悼。

一时间,霍家门庭若市,这丧事办的跟喜事一样。

只有崔云昭知道,冯朗过来不是为了宽慰霍檀,是为了跟他说未来形势。

作为恩师,作为一路看着霍檀成长起来的领路人,冯朗对霍檀非常看重。

他自己并无野心,只想守护一方百姓,但他却也知道,霍檀志存高远。

他过来,就是为了给霍檀分析朝廷形势。

等他走了,霍檀同崔云昭说这事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叹:“你看我运气多好。”

作为上峰和恩师,冯朗比吕继明好了不知凡几。

他全心全意为霍檀着想,也全心全意为百姓筹谋。

他心中亦有天下。

很快,霍家的丧事就办完了。

全家人扶灵回了岐阳,给两人入土为安。

在岐阳,霍檀特别拜见了郭子谦。

几年不见,郭子谦苍老许多,可对待霍檀的态度却从未变化。

他同林绣姑和崔云昭等人说话的模样,依旧如同故交旧友,十分亲切。

等一家人办完丧事回到伏鹿,实在是人困马乏。

霍檀只休息了半日,就重新回到军营当差,事情太多,守孝之事也可以酌情夺情。

而崔云昭也已经开始跟霍新枝一起清点家中产业,收拾家中的库房物品。

在一家人忙忙碌碌中,汴京突然传来消息,说皇帝陛下忽然重病,卧床不起,不能主持朝政。

如今朝中政事暂由太子裴翊询代为处置,兼有议政殿同平章事及左右尚书仆射等文臣辅政,振国将军、护国将军及殿前都点检等武将守卫,暂时没有大乱。

这个消息就如同野草一般,在朝野内外疯狂滋生。

崔云昭得到消息,并非是霍檀告知,而是谭齐虹早起买菜,听到菜场里百姓议论,家里人才知晓。

等霍檀晚上归家,崔云昭才问他事情如何。

霍檀神情很是肃穆。

“此事为真,并非谣言。但国朝大事,不知道为何传扬的天下皆知,闹得人心惶惶。”

崔云昭微微蹙起眉头,夫妻两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笃定。

此事肯定有旁人插手,有人在其中推波主流,以达成搅乱人心的目的。

“他们的手伸得太长了,只是想不到,长信宫亦有内应。”

霍檀道:“朝中只怕要乱。”

崔云昭思忖片刻,问:“那陛下的病……?”

霍檀摇了摇头:“这就不知了,长信宫中的事情,不是我等能随意知晓的,不过陛下的病来的很突然,确实不同寻常。”

他顿了顿,又说:“我手下亲兵营过千,改日我派一都来家里守卫,最近可能会不太平。”

崔云昭点头:“我知道,我会让家里人少出门, 十二郎和柳儿都不去读书了。”

景德七年, 因为打仗, 今年的秋闱暂停, 没有科举。

崔云霆今年没有下场,一直在伏鹿书院苦读,崔云昭道:“我也会去一趟三堂叔家,看来要提前去汴京了。”

如今崔方明和殷行止在朝堂上一直不温不火,两人都不是会钻营攀附的性子,都是踏实当差。

三堂叔一家没有搬去,也是因为崔方明没有升迁的缘故。

但现在时局动荡,霍家可能要搬去汴京,如此一来,三堂叔一家一起去汴京,倒是能被霍檀关照一二,独自留在伏鹿反而不安全。

霍檀点头,道:“辛苦你了。”

他每日繁忙,家里事都压在崔云昭身上。

崔云昭却笑了一下:“哪里就说辛苦,有事情忙碌反而是好事。”

霍檀握了握她的手,夫妻两个都没有在说话,气氛却亲密而融洽。

成婚多年,已经是老夫老妻,有时不需多言,彼此都能知道彼此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