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5页)

霍新枝率先开口:“阿娘请讲。”

她这般态度,就是认同了林绣姑的打算。

林绣姑看着她笑了一下,然后就道:“你们父亲还在世时,就已经分好了家中的产业,枝娘和柳丫头的嫁妆早就留出来,姐妹俩的嫁妆是一样的。”

霍展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

他每次出征之前,都会同林绣姑仔细安排一下家中的产业。

随着家里发达起来,产业越来越多,能留给子女妻子的也就更多。

林绣姑看向霍新柳:“柳丫头,你的意思是?”

因为长女年纪最大,家中一早就为她准备好了嫁妆,比一般人家要丰厚得多,便是霍展没了,可林绣姑依旧不打算刻薄女儿,能给的都按霍展的意思置办好了。

霍新柳年纪小,却并非不懂事,她只是比常人反应慢一些,等了一会儿,她就腼腆笑了笑:“好,我都听母亲的。”

这就是答应了。

林绣姑才去看霍成樟和霍成朴。

作为母亲,她平日里对待两个小儿子的态度不太一样,对于霍成樟更严厉一些,对霍成朴就多以鼓励为主。

不过总体来说,她对孩子们都算是慈母。

但此刻,林绣姑是少有的郑重严肃。

霍成樟不由坐直了身体,而霍成朴也板着小脸,认真看向母亲。

霍成樟直接开口:“阿娘您直接说吧。”

林绣姑点点头。

她道:“你们阿兄从小就聪明,武艺好,文课也不差,当年武学的先生和师傅们都夸他,说他以后是将帅之才。”

“那时候你们父亲就同我商议过,家里孩子这么多,不能全靠你长兄拉扯,你们若是过于依赖他,以后也难成大事。”

这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崔云昭总觉得有些不对,可她细细品味,却品味不出所以然来。

对于霍家的事,她并不知道全部。

林绣姑继续道:“那时候他就同我说过,若是哪一日他不在了,家里就听九郎的,但九郎只是你们的兄长,并非你们的父亲,不能事事都依赖九郎。”

“所以你们父亲提议,说若真有这一天,那家主还是九郎,但你们兄妹的教养,婚丧嫁娶,我同你们祖母的孝敬,都由公中来出,毕竟从军将近二十年,你们父亲攒下了不少家底。”

这倒是实话,如今霍家不仅在岐阳有田产,在博陵也有,日子其实很松快。

甚至他们现在过的日子,相对他们家的财产是相对简朴的。

不过对于此事,崔云昭倒是理解霍氏的做法。

他们现在依旧没有根基,若是日子过得太好,反而招摇,还不如踏踏实实过日子。

林绣姑说到这里,喘了口气,道:“至于你长兄,不动用公中的银钱,田产也并不分给他,但相对的,你们长兄拿命赚取的一切,都归他个人所有,不交由公中。”

“说起来,我们如今还占着你们兄长的便宜。”

这话就有些生分了。

可细细听来,字字句句都是为了家里人好。

霍家的孩子不多,却也不少,霍檀兄弟姐妹五人,长姐寡居在家,他又比下面的弟弟年长许多,等到弟妹长大成人,能跟他一起支撑家业,十年一晃而逝。

这十年,霍檀也从少年长成青年,这十年,是他能最快取得战功,一步步往上走的关键年华。

霍展的思虑不可谓不周全,他若是不死,一切都一如往昔,可他偏偏一语成谶,还是早早离开人世。

而霍檀,也在十五岁时就做了一家之主,支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或许对于霍檀来说,这都没什么,他是个男子汉,他一定能做的很好。

可对于父亲和母亲而言,又如何不心疼儿子呢?

如今看来,霍展和林绣姑的思虑是正确的。

因为依赖兄长,所以霍成樟至今没有肩负起二哥的责任,因为依赖兄长,所以霍成朴没有茁壮成长起来。

也因为依赖他,觉得他无坚不摧,顾老太太撒欢闹事,从来不去考虑霍檀是否受伤,是否劳累,是否也是个需要人关心的孩子。

毕竟,霍檀即便已经成婚,却依旧未及弱冠。

崔云昭听到这里,不得不佩服霍展和林绣姑对孩子们的细心。

他们是真心实意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的。

但顾老太太却不是。

顾老太太嗷一嗓子叫嚷起来:“林绣姑你这是要做什么?你这是要让九郎分家吗?你这是要拆散这个家啊!他还这么年轻,你就要把他们扔出去吗?”

顾老太太胡搅蛮缠惯了,可却不算笨,她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什么叫分家?林绣姑可是一句分家都未说。

林绣姑看都不看她,只看向自己的两个小儿子。

霍成樟此刻面色有些苍白,这些事,母亲以前从未说过,而霍成朴却很平静,他很安静看着母亲和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