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这话说得异常笃定。

崔云昭并不觉得霍檀在大放厥词, 他一向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他说了, 就能做到。

崔云昭等他说完,才道:“我已经告诉完颜氏的人了, 让他们好好清点长姐的嫁妆,过几日你回来,就去他们家要回。”

霍檀点点头, 他慇勤地给崔云昭倒了一杯茶, 然后便举着自己那杯茶,主动同她的茶杯轻轻碰了一下。

茶杯发出清脆的声响。

“再次谢过娘子, ”霍檀笑笑, 神情显然很放松, “应当不用咱们特地跑这一趟, 完颜氏自己会把东西送回来。”

崔云昭知道霍檀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至于他要做什么, 崔云昭便不多问, 只是有些疑惑:“我平日里瞧着,祖母对长姐是很关怀的, 长姐对她那般冷漠, 她还是嘘寒问暖, 也很听长姐的话,为何当时给长姐选了那样一门亲事?”

虽说霍氏一直在岐阳,对博陵不太熟悉, 但完颜氏这样的人家, 若是仔细打听, 还是能听说些大概的。

而且除了世家大族或早有姻亲关系的, 一般而言,小门嫁女都是嫁在当地,霍新枝当时从岐阳嫁来博陵就有些奇怪。

不过后来因吕继明调来博陵,霍檀跟随而来,这娘家倒也不算远了。

当时因为被吕继明看中,又赏赐宅院,霍氏一家就都搬来了。

但霍新枝可是在霍氏搬来之前就已经嫁到博陵的。

这一点,崔云昭是很不解的,但她没有直接问。

霍檀倒是聪慧,一听就明白,于是便从头讲起。

“说来,也是祖母太过固执了。”

“那时候父亲忽然战死,家里上下都很难过,母亲强撑着处理完父亲的丧礼便病了。”

“我那时候年纪尚小,还不太懂事,许多事请就没有太过上心。”

霍檀微微叹了口气。

“若非如此,我也没有注意到长姐的异常。”

崔云昭抬起眸子看向他,说起长姐,这个一向冷静的男人也不由有些懊悔神色。

“你也知道,刺史算是虚衔,是上礼下仁的一种表现,父亲实际的官职是岐阳兵马营骑兵副统制,手下有一营的人马,身边也有亲兵。”

当时霍展的官位已经很高了,他上面是吕继明,是岐阳厢军都统制,再上面就是节度使郭子谦。

这些崔云昭都知晓。

如果霍展还在世,再往上走一走,成为一方统制,那她跟霍檀的婚事便是门当户对,美满联姻。

只可惜,霍展过世太早了。

他刚翻身就死在战场上,剩下一家子孤儿寡母。

霍檀见崔云昭对霍展的官职很清楚,便没有多谈,直接说:“当年父亲身边有亲兵百人,其中亲兵军使名叫符嘉树,能文能武,是父亲身边最得力之人。”

“当年那一场大战非常惨烈,父亲为国捐躯,而符嘉树也毁了容,受了很重的伤。”

崔云昭心中一动:“难道这位符军使……”

霍檀点点头,道:“符大哥十五岁就入父亲麾下,同长姐算是年少相识,说一句青梅竹马也不为过。”

“只可惜那时候符大哥受了伤,又因为父亲的战死受到牵连,直接被降级降罪,贬至幽云十三州中燕州戍边。”

崔云昭抬起眼眸:“长姐想要同他一起走?”

霍新枝绝非柔弱的性子,若不是完颜氏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又经历了种种磨难,在崔云昭看来,霍新枝绝对是个很有骨气的女子。

她不会怕吃苦。

霍檀又叹了口气:“当时长姐就说要嫁给符大哥,陪着他一起戍边,她相信符大哥能攒够军功荣归故里。”

故事听到这里,若以此为结尾,当真是可歌可泣,让人敬佩。

但故事终究只是故事,现实似乎从来不尽如人意。

霍檀道:“祖母当时就晕了过去,母亲因在病中,没有叫她知道这件事。”

“那时候家里太乱,父亲过身之后我立即去请见郭节制,父亲头七刚过,我就参军了,同样不知家中这些事。”

霍檀真的很坚强。

他当时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想要最大限度保护住家人,想要尽快撑起这个家,他只能一往无前,拚命向前冲。

在军中,霍檀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他用最快的速度升至军使,也渐渐代替父亲,成为霍家的顶梁柱,成为人们谈论霍家时,交口称赞的那个年轻英雄。

可他毕竟不是万能的。

他不能同时做好两件事。

因当时母亲逐渐好转,让霍檀心无旁骛,所以他忽略了家中的种种事端。

最终,在他全然不知情的情况下,祖母同完颜氏谈好了长姐的婚事。

霍檀道:“后来开始行三书六礼时,我才知晓这一切,当时我问过长姐,若她不愿,我去找完颜氏请罪,拦住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