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0/16页)

[264]管、商、苏、张:管即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能臣;商即商鞅,帮助秦国实行变法,使得秦国崛起;苏即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张即张仪,以连横之说策动六国与秦交好。四人均有杰出的治世之才,但都不是儒家。

[265]铨轴:吏部要职。藩臬:藩指一省最高负责官吏的藩司,臬指巡视各省的臬使。台谏:御史台与谏议大夫。宰执:宰相,执掌大权者。

[266]此处“教”当作“敖”。

[267]道通:周冲,字道通,号静庵,江苏宜兴人。先师从王阳明,后师从湛若水,能够汇通二者之学。

[268]上蔡:谢良佐(1050—1103),字显道,河南上蔡人,为程门四大弟子之一。

[269]语出《河南程氏外书·上蔡语录》。

[270]语出《河南程氏文集·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271]语出《河南程氏文集·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

[272]以上两句均出自《河南程氏遗书》。

[273]退省:退下反省。语出《论语·为政》。

[274]《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75]关于“近有一书”,陈荣捷先生认为:“或指《答顾东桥书》,也可能指《答罗整庵书》。”

[276]据陈荣捷先生考证,“涉”为“师”字之误。吴师礼,字安仲,宋代人,工书法。

[277]介甫: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版三。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278]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279]与人书:指《答汪石潭内翰书》。

[280]《荀子·修身篇》:“故非我而学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281]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282]语出《朱子文集》卷六十一《答严时亨》。

[283]语出《孟子·告子上》

[284]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六。

[285]《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

[286]《中庸》:“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

[287]原文开头处有脱误,据其他版本应补上“来书云:‘前日“精一”之论,即作圣之功否?’”十五字。

[288]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289]三关:道教以口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合称“三关”。七返:道教以七代火,心属火,指降心火于丹田,养肾中真气,复返于心田,即为七返之功;一说七返灵砂,食之能还魂。九还:道教以九代金,情属金,摄情归性,养得性光圆明,以还先天真性,即为九还之功;一说九还丹,服之可长生不死。

[290]周敦颐《太极图说》:“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291]《河南程氏遗书》:“静中便有动,动中自有静。”

[292]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

[293]周敦颐《通书》:“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

[294]《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遗民,靡有孑遗。”结合上下文意思是,旱情很严重,周的子民没有不遭遇灾难的,并不是字面意思“没有遗民”。

[295]元、会、运、世、岁、月、日、时、刻、秒、忽、微均是古代的计时单位,依次从大到小排列。

[296]语出《河南程氏经说》卷一。

[297]《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98]参见第一五〇条。

[299]语出《六祖坛经·行由品》,意为不刻意向善避恶,在自然的状态下体认本心。

[300]《庄子·天下篇》:“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生死、无始终者为友。”

[301]常惺惺:禅宗语,意为保持清醒状态。

[302]断灭种姓:佛家语,意为使心灵处于死寂状态。

[303]客气:客与主对,心性主于内,客气散于外。

[304]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

[305]“更”通“便”。

[306]朱熹《中庸章句》:“聪明睿知,生知之质。”

[307]子房: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重要谋士。仲舒: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叔度:黄宪,东汉人,自幼家贫,德行彪炳当世,有颜回之称。韩、范:北宋名臣韩琦、范仲淹,韩、范二人出将入相,保北宋太平,世称韩、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