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个孩子(第25/30页)
(2)与此同时,诺顿也忙着进行一些实验以外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一篇1951年4月发表于《爬虫学年刊》的论文。文中,他指出欧帕伊伏艾克是先前未被发现的一种乌龟,可以在咸水与淡水中生活。这篇论文不长,却充满吸引力,就此看来,诺顿在岛上也做了很多笔记。他对欧帕伊伏艾克(如今,它的学名是“佩利纳龟”)的活动与行为的观察,在随后几十年持续被引用。这篇文章不仅完整介绍了诺顿发现并命名的一些新生物,也为他未来的研究论文打下基础,也就是他在近两年后发表的知名论文“永生假说”。
《爬虫学年刊》那篇论文让诺顿成为动物学界的注目焦点,有一小段时间,他甚至考虑改行当动物学家;后来他发现,唯一让他却步的是他压根就不喜欢爬虫类动物。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对诺顿的报告感到满意;艾丝蜜·达夫就在回忆录里宣称,她跟塔伦特才是欧帕伊伏艾克的真正发现者,功劳该是他们的才对。但即便她能证明这一点,所有科学家也都知道(这个规定公平与否其实是另一回事,但是就这个层面而言,公平与否并不重要),只有将发现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人,才会被冠上发现者的头衔,而非单单在日志或日记里做记录的人。
我们无从得知塔伦特对佩利纳的论文有何看法。他现存的少数论文并未提及这件事,诺顿也从未透露两人是否谈过此事。
(3)塔伦特的论文自然引用了诺顿稍早那篇关于欧帕伊伏艾克的研究。
(4)诺顿·佩利纳医生,《伊伏伊伏人长寿现象的观察》,载于《营养流行病学年刊》,1953年12月,第42卷,第324—328页。
(5)那一年,主流医学界与科学界遭受的猛烈攻击,并非单单针对诺顿那篇革命性论文(后来被称为提出“永生假说”的论文)。该年4月,詹姆斯·华生与弗朗西斯·克里克也在知名期刊《自然》发表了《脱氧核醣核酸的结构》一文,提出脱氧核醣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假说。因为这篇文章,加上诺顿的发现,许多科学史家将1953年称作“奇迹的一年”——讽刺的是,上述三位科学家努力研究、想要否证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奇迹。
尽管华生的学术成就让诺顿非常推崇,但对于他的为人,诺顿却不敢恭维,因为他贪恋女色[关于华生的风流史,可以参阅他自己在回忆录《基因、女孩、伽莫夫》(纽约:诺夫出版公司出版,2002年)中的详细描述],也贪恋功名(的确,他的名声始终响亮)。
(6)诺顿一开始做了三个实验,目的是证明老鼠只要吃过一次欧帕伊伏艾克,寿命平均就会比自然寿命长,也就是超过十八个月。到了1953年9月,也就是诺顿交稿、准备发表的时候,A组的老鼠(那二十五只十五个月大的老鼠)有百分之八十一还活着,意思是它们的平均年纪已达到四十六个月,几乎是自然寿命的三倍。就C组而言,活到十五个月大才吃欧帕伊伏艾克的老鼠,有百分之七十九到四十一个月大还活着,这意味着它们的寿命增加了一倍半。A、C两个实验的对照组老鼠(也就是被喂食箱龟的那些老鼠)平均寿命为十八个月大,换言之,与老鼠的一般寿命相符。诺顿的第一篇论文并未论及B组的老鼠(从小就被喂食欧帕伊伏艾克的新生小老鼠)。令人惊诧的是,他在写那篇论文时,它们都还活着,寿命已达三十一个月之久。但是因为还无法证明它们是因为吃了龟肉而寿命倍增,诺顿认为要发表这一部分实验结果还言之过早。
诺顿的实验就两方面来说是很重要的。首先,他证明某种有机体的生命可以用外物加以控制或操弄。其次,他证明只要吃了那个东西,就可以延长寿命(就是他所谓“可以想象的长寿”)。才两年多的时间,他就解答了从亘古以来每个文明都在寻求答案的谜题。也许是这个缘故,他的发现才会招惹这么多热议与愤怒,因为只有恐惧方能引发那些响应。
(7)进行第一、第二次实验时,诺顿已经用掉欧帕伊伏艾克的左前脚,右后脚则用于第三次实验。事实上,他把剩下的两只龟脚,包括右前脚和左后脚,都寄给了瑟若尼,这样瑟若尼的实验才能尽量照原先实验的规格进行。结果,被瑟若尼拿来做实验的是左后脚。
(8)瑟若尼复制的其实是诺顿的第三个实验。1954年3月14日,瑟若尼开始做实验时,把一部分欧帕伊伏艾克拿来喂食一百只十五个月大的老鼠。对照组的一百只老鼠吃的也是诺顿用的那一种箱龟。他们双方有大量技术性的信件往来,讨论两组乌龟该吃多少数量的龟肉,所有信件内容都被刊载在瑟若尼的报告里,目前所有报告都归哈佛大学医学院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