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38/45页)
这个半球体的顶部宛如原始苍穹一般,上面布满的雕刻画虽已显衰颓但仍令人赞叹不已。里面,几只白化企鹅在款步摇摆——虽然显得有点儿另类,但仍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和视而不见的样子。那条漆黑的隧道经过一段向下的陡坡之后还隐隐约约地敞开着,隧道入口装点着凿刻诡异的侧柱和门楣。我们似乎感受到一股暖暖的气流从那个神秘的洞口吹来,气流中甚至还夹杂着一丝水汽。我们真想知道,在下面的无底深渊里,以及与之毗邻的蜂窝状高原和巍峨山脉中,除了企鹅之外,还隐藏着什么样的生物。我们还想知道,最初可怜的莱克所怀疑的山顶烟雾的踪迹,以及我们亲眼所见、像王冠一样罩在山峰壁垒上的奇怪薄雾,是不是由深不可测的地核深处、袅袅升起的水汽形成的。
进入隧道后,我们发现,隧道的高和宽——至少在最开始的这一段——各约15英尺,墙壁、地面和拱形天花板都是用常见的巨石建成的。墙壁上零星点缀着椭圆形传统花饰,其风格都是晚期已显衰颓的那种。整条隧道和壁画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除了地面的碎石上面有企鹅外出和那种东西进入时留下的脚印之外,地面还算干净。越往深处走,隧道里就暖和。所以,没多久,我们便解开了厚重外套的扣子。我们很想知道,下面有没有岩浆流动的迹象,没有阳光照射的海水会不会是热的。没走多远,石造结构就变成了实心的岩石,但隧道仍保持着同样的比例,凿刻也同样工整。隧道不断变化的坡道有时会变得非常陡峭,所以地面上不得不凿刻出一些沟槽。有几次,我们看到一些通往两边小走廊的入口,但我们的草图上没有画出来。不过,这些入口倒是不会给我们的返程增加什么麻烦,万一我们遇到什么不受欢迎的生物从深渊中出来,这些入口没准儿倒是可以让我们藏身。那种东西散发出来的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味已经非常明显。明知身处险境还贸然进入隧道,无疑是自杀式的愚蠢。但在某些人眼里,探索未知世界的诱惑要比顾虑重重强烈得多。没错,最初正是这样的诱惑,把我们吸引到这片神秘的极地荒原。我们沿着隧道继续前行,途中又看到几只企鹅,同时,心里在嘀咕,我们前面的路还有多远。根据壁画的描述,我们原本以为只要走大约1英里的下陡道,就能到达深渊,但我们之前到处查看的结果也告诉我们,壁画上的比例并不一定完全靠得住。
向前走了约四分之一英里后,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味愈加浓烈了,我们非常仔细地记录着隧道两边我们经过的洞口。在隧道口,虽然看不到明显的水汽,但这肯定是由于缺少相对较冷的空气所致。这里的温度上升得很快,正如预料的那样,我们看到了一堆随意堆放在地上的东西,这堆东西熟悉得让我们感到战栗不安。这堆东西主要是从莱克营地拿走的毛皮和帐篷布,我们并没有停下来认真查看这些织物被撕扯成的怪异形状。我们注意到,前方不远处,侧边走廊的数量不断增加,尺寸不断变大,所以,我们断定,我们已经到了较高山麓下方密集分布的蜂窝状区域。很奇怪,到了这里,那种难以形容的气味跟另一种几乎同样的恶臭味混在一起——我们实在猜不出这种味道是什么东西发出的,不过,我们想起了腐烂的生物体,或许是某些未知的地下霉菌。接着,隧道突然变宽了,这倒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我们在壁画上没有发现这一点——这条隧道既变宽了,也变高了,已经成了一个高耸而自然的椭圆形洞穴。洞里地面很平整,长约75英尺,宽约50英尺,四周有许多巨大的通道,通往那神秘的黑暗之中。
虽然洞穴看上去是自然形成的,但借助两只手电筒的亮光,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洞穴是把相邻几个蜂窝状洞穴之间的墙人为拆除之后形成的。四周的墙壁粗糙而高大,拱形洞顶全都是钟乳石,但坚硬的岩石地面已经被平整过,没有瓦砾,也没有岩屑,甚至连灰尘都异乎寻常得少。除了我们进来的那条通衢大道以外,通往各个方向带有壁画的走廊都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这种情况太怪了,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刚刚掺和到原来气味中的恶臭味闻起来格外刺鼻,格外强烈,以至于掩盖了其他气味。整个洞穴有什么东西,加上被磨得近乎发光的地面,比我们之前碰到的任何恐怖,更让我们感到莫名其妙地困惑而恐惧。
前方不远处,通道异常规则,加上堆积的大量企鹅粪便,让我们消除了疑惑,从众多大小相等的洞口中找出了正确的路线。如果情况变得再复杂些,我们就得重新开始使用纸条做记号了,因为我们再也不能指望灰尘上留下的踪迹。我们又开始前进,用手电照看隧道两边的墙壁。突然,我们惊讶地停了下来,因为这段走廊里的壁画彻底发生了变化。我们注意到,在开凿隧道的时候,“旧日支配者”的雕刻艺术已经大幅度退化了,在我们身后的那些壁画中,雕刻蔓藤花饰的工艺已经大不如以前。但现在,在远离洞穴更深的地方,雕刻艺术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根本无法解释。这些壁画,无论是质量还是基本特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且雕刻工艺衰颓的程度是如此严重,如此惨不忍睹,以至于我们根据此前看到的壁画,根本无法想象出这些壁画居然衰颓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