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32/45页)

我说过,这些已经出现衰颓趋势的椭圆形装饰纹案和护墙板所讲述的,正是我们在有限的搜索范围找到的距今最近的作品。这些壁画向我们展现了“旧日支配者”的生活场景:往返穿梭于两座城市之间,夏天在陆上城市生活,冬天就转移到海底洞穴城市里,有时候和远离南极海岸线的海底城市进行贸易往来。时至今日,“旧日支配者”已经承认陆上城市最终难逃废弃的命运,因为壁画已经显示出严寒来袭的种种征兆。地面植被日趋减少,冬季厚厚的积雪,即便是到了盛夏,也不能彻底融化。蜥蜴类家畜几乎全部死亡,哺乳类动物也无法正常抵御严寒。为了能在陆上世界中继续工作,“旧日支配者”就必须培育无固定形状却超级耐寒的“修格斯”,去适应陆上生活——这种事情,放在从前,它们是不会做的。那条大河此时已经根本没有生物了,海面上,除了海豹和鲸鱼外,也不见了大多数生物的踪影。鸟类全部飞走了,仅仅剩下体形庞大、长相怪异的企鹅了。

此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只能去猜测。这座新建的海底洞穴城市存在了多久呢?它是否仍像永恒黑暗中的石尸一样躺在那里?地下的水域最后封冻了吗?外部世界的海底城市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呢?有没有“旧日支配者”在冰盖蔓延开来之前就向北转移了呢?可是,在现有的地质学知识中找不到他们存在的证据。在北方的外部陆地世界,恐怖的米—高依然是一种威胁吗?即使是今天,又有谁知道,还有什么生物在地球最深处水域的那片暗无天日的未知深渊中苟延残喘呢?这些生物似乎能够承受住任何强大的压力——再说,生活在海边的人时不时会捞上来奇奇怪怪的东西。约三十年前,博先格雷温克151在南极海豹身上发现了凶残而诡秘的伤口,杀人鲸的说法真的可以解释这些伤口吗?

我们的这些猜测并没有考虑莱克发现的标本,因为那些标本所处的地质环境表明,标本中所反映的“旧日支配者”应该是生活在陆上城市文明中的早期阶段,距今至少有三千万年。所以,我们认为,在那个时候,海底洞穴城市,甚至连洞穴,根本就不存在。克莱的标本反映的是一个更古老的场景: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第三纪植物,一座生机勃勃的陆上城市,随处可见蒸蒸日上的艺术,一条大河流淌在巍峨高山的山脚下,自南向北流入遥远的热带海洋。

但我们仍情不自禁地思考这些标本,尤其是从被彻底摧毁的莱克营地里消失的那八个完好无损的标本。我们总觉得整件事有些蹊跷——我们努力将这件事归咎于某个人的疯狂行为——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坟墓——消失的材料的数量和属性——格德尼——那些古代巨兽的超常坚韧,还有眼前壁画上所描绘的这个种群所具有的诡异模样……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我和丹福思看到了太多的东西,并做好准备,去相信原生态世界里许多骇人听闻、难以置信的秘密,并对这些秘密守口如瓶。

我说过,我们研究了这些已显衰颓的壁画之后,行动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当然,这与通往地下黑暗世界的隧道有关,之前我们不知道有这些隧道,现在我们渴望去发现它们,穿越它们。根据壁画清晰的比例,我们推断,通过附近任何一条隧道,沿着一个陡峭的下坡走上1英里左右,就会走到那个位于巨大深渊旁边、令人头晕目眩、终日不见阳光的悬崖峭壁,沿着深渊边上那些已被“旧日支配者”修缮过的小路向下走,便可以到达乱石丛生的海岸,看到隐秘而黑暗的海洋。一旦我们了解到这一点,能够亲眼目睹这个难以置信的深渊,对我们来说是无法抗拒的巨大诱惑,不过我们也意识到,如果我们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马上去找隧道。

此时已是晚上八点,而且我们没有带够备用电池,无法一直使用手电筒。由于我们在冰盖下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誊写,所以蓄电池至少已经连续使用了五个小时。虽然我们知道如何节约用电,但电池显然只能再用大约四个小时。不过,除非碰到特别引人关注和特别艰难的地方,我们可以关掉一个手电筒,这样可以尽量延续电池的安全用量。在巨大的地下墓穴中,没有照明是不行的,因此,为了开展此次深渊之行,我们必须放弃研究有些壁画的内容。当然,我们打算再到这里来,进行为期数天乃至数周的深入研究和拍摄——好奇心早已战胜了恐惧——但此时此刻,我们必须加快行进速度。我们用来记录踪迹的纸条不是用之不尽的,虽然我们很不情愿牺牲备用的笔记本或素描纸来补充,但我们还是用掉了整整一本。如果情况变得更糟糕,我们只能采取凿岩做记号的方法——当然,即使真的迷了路,只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和纠错,我们就有可能通过某个通道慢慢找到出口。就这样,我们满怀激情地动身了,在做好记号之后,走进了最近的一条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