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二)(第11/12页)
自1887年以来,美国逐渐取得了足以控制向风海峡和莫纳海峡的港口。从此,古巴、海地、波多黎各和其周边所构成的巨大屏障已经掌握在美国手中,现在我们唯一缺乏的就是一支巨大的能确保控制的舰队。曾经我们关于控制古巴及周边范围的所有设想,除了该岛本身资源和铁路的运用外,我们都已经实现了。以前有人曾断言,只要占有萨马纳湾便能控制莫纳海峡,现在我们已经更进一步地占有了库莱布拉。我们已经控制了古巴的影响范围,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所掌握的基韦斯特对佛罗里达海峡的控制力可与哈瓦那相比拟。在此期间,基韦斯特的交通和人工资源得到了补充和发展,其远景更为可观。有关情况,你们可以从1908年6月的《海军学会会刊》上的一篇比勒海军准将所撰写的文章中找到详细论述,他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既是第一手的,又是极为准确的[8]。关于设防问题,没有中间基地提高掩蔽场所而致使锚地暴露的问题,以及高地炮台的修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解决。
为了制定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总体防御计划,并通过设防掩护当地所储备的物资,尤其是对于舰队战时最重要的资源——船坞的掩护,都需要经过综合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的位置、力量和资源方面的因素,最终决定哪一处更能胜任美国舰队战时活动的支点,以控制加勒比海,从而确保对巴拿马地峡的控制。制定这种计划有助于防止战争。
这些问题因为两个位置各自条件不同而变得极为复杂,依照一些条件某一个港口比较合适,而按照另外一些条件另一个港口更加适合。首先,基韦斯特位于美国本土,一旦铁路建成,它便可与美国内地建起水、陆交通。以比勒的文章为证,要想使铁路避免遭受海上袭击,可以使用小型舰船在接近铁路的浅水区域活动,在这样的水域航行,防御方比进攻方更具优势。相反,关塔那摩同美国的水上距离很远,就像是直布罗陀之于英国,它必须为防守兵力储备充足的资源,因而对海上交通的依赖极大,必须不间断地派出护航舰队保护海上交通,没有补给,美国海军在当地也无法长时间地坚守。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地中海,英国没有一个海军场站可与直布罗陀相比。大量的历史实例告诉我们,如果英国在地中海没有永久性位置,它就无法在当地停留,于是它占领了直布罗陀,还占领了梅诺卡岛和马耳他。在苏伊士运河开凿之前,纳尔逊就曾说过,“马耳他对于控制印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战争中,英国地中海舰队正是依赖在地中海的位置和当地资源发挥其效能。没有当地基地,舰队便无法活动,而本土只是川流不息地为这些基地提供补给和资源而已。
在远离本土的海域作战,必须在当地拥有基地,而要确定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孰优孰劣,则必须依据谁最有助于达成目的的作战战场和作战性质而定,必须依据谁最适于进行攻防的作战战场和作战性质而定。如果无法兼具攻防价值,就应主要考察其进攻力量。最后,我们所考虑的不只是基韦斯特和关塔那摩各自的单独适合性,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甲港对乙港所起的防御作用是否超过乙港对甲港所起的防御作用?当甲港这样防御时,是否能为乙港实施进攻活动提供较好的机会?
如果一场战争将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同时卷入其中,美国拥有防御侧面,即由于商业需要,将控制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出入口佛罗里达海峡。战争的进攻侧面则是对巴拿马地峡采取控制活动。虽然我们现在对巴拿马地峡的控制已经具有了这样的防御优势,但是巴拿马地峡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佛罗里达海峡,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进攻优势。所以,关塔那摩所具有的影响巴拿马地峡的价值更为巨大。进一步说,就是针对防御墨西哥湾及其诸航道而言,关塔那摩代表由古巴、海地和波多黎各所构成的前进作战线的中心,基韦斯特和库莱布拉分别居于该作战线的两翼。正如我们在历史案例中所看到的那样,当一支舰队控制了前进作战线时,它就能掩护居于作战线后方的一切,包括基韦斯特和整个墨西哥湾,因为它们不会受到奇袭以外的骚扰。我们无法彻底消除奇袭,而且奇袭虽然能起到骚扰作用,但很少造成致命危害。我所知道的引人注目的奇袭发生在1781年12月,英国舰队司令肯彭费尔特俘获了12艘驶往西印度群岛的法国运输船,当时这些运输船还有护航舰队的保护。虽然这次奇袭战绩颇丰,却也阻止不了1782年4月法国远征牙买加,肯彭费尔特俘获的这12艘运输船只是这次远征补给的一部分。法国这次远征失败的原因并非奇袭所致,而是因为法国舰队输给了罗德所率领的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