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海军战略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运用(二)(第9/12页)
1910年10月19日的《邮报》上,刊登了倡导海权和帝国开发运动的英国统一派的宣言:“依靠和日本的联盟,依靠印度帝国,依靠对埃及的占领,依靠对门罗主义的支持,英国的海权在最近数年之内一再地使兰开夏的工业收益获得保障。”其中我着重关注的是“依靠对门罗主义的支持”一语,这表明,门罗主义同所列的其他三项居于同等地位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
英国政策的改变大部分原因是德国的崛起,因此如果我的分析正确的话,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由于俄国被日本击败。正因为远东战争中俄国海军的失败,导致了德国海军的充分发展。如今德国海军已经具有强大的实力,它甚至公开宣称它的目的是超越美国海军。就美国政府的意图而言,从美国海军的计划和经费来看,显然是对德国现有的领先地位持默认态度的,而自1887年以来,法国在海军列强中的排位已经逐渐降低,从第二位跌至第四或者第五位。
海军力量演变的主要特征是,它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成正比,而国家实力的增长则代表了该国人口和财富的基本情况。自1879年,德国工业开始革新,德国的国家实力已获得增长。德国的这次革新,使其一跃成为英国的竞争对手,而且竞争逐渐激烈化。如今的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海上贸易已经居于第二位,而过去的海军强国法国已经被德国甩在身后了,虽然现在它还拥有着大量的海外属地。德国众多的人口和强大的工业和它所拥有的海外属地严重不符,已经成为今日国际关系中的普遍要素之一。众所周知,这会促成民族争斗,它将同其他力量一样,引发殖民冲突,它的舰队可能出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于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及世界其他各地,除了英国海军外,德国海军已经超越了其他各国海军。
1887年和1911年的国际形势对比的介绍就到此为止。我们现在将美国在这两个时期内,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所拥有的位置加以对照。
1887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所拥有的位置如下所述。
美国在中美洲巴拿马地峡和运河的权益,已经为人们所承认。关于军事部署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讨论的题材范围,因此不再涉及。现在,我将美国战略态势作简要介绍:
美国在墨西哥湾拥有两个一级战略据点,它们就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和彭萨科拉。这两个据点必须严密设防,使其成为强固的据点。两个据点之间的距离适中,鱼雷艇和潜艇可以利用两地之间海岸线的有利水道作战,两地可以保持有效的交通连接成一个基地。
基韦斯特的位置至关重要,它可在该位置上作为一个前进哨所。基韦斯特虽然必须依赖海上交通,但是对一支居于劣势的舰队而言,它是一个保证供煤和维修的安全的港口。基韦斯特200海里内有一处铁路终点和良港,它就是坦帕湾。通向基韦斯特的航道虽然不适合巨舰航行,但它却拥有两条截然分开的补给线:一条来自大西洋,一条来自墨西哥湾。佛罗里达群岛向西突出30海里,迫使敌人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舰船监视这两条补给线。基韦斯特东部有一段海底起伏不平,有助于轻型舰船活动和熟知当地水道情况的守方输送补给。
基韦斯特之所以不能成为一级军港,是因为它缺乏天然的力量和自然资源,锚地又暴露在敌人海上炮火之下。它在佛罗里达海峡独一无二的位置,决定了它对美国的重要性,它处于狭长突出部的端头,没有安全的水陆交通线。作为一个如此暴露的前进哨所,它又不具备直布罗陀那样天然的力量。当美国舰队在与力量相等、拥有较好基地的敌人在佛罗里达海峡作战时,是绝对不会忽视基韦斯特的,这就牵制住了舰队,使其丧失机动自由。假如美国舰队想要进行一次大胆的为时一周或十天的出击,则不免会担心舰队离开期间敌人可能乘虚而入。
鉴于基韦斯特这些明显的弱点,我认为控制德赖托图加斯是完全合理的。我曾一度认为德赖托图加斯毫无用处。现在我要改变我的观点,因为我们保持两个补给点,就会使敌人难以切断其中一处与大陆之间的交通,也能使美国舰队获得更大的机动自由。对于那些渴望决战的敌人,它只有身处对方舰队及其加煤站之间才能如愿以偿,因为一旦一支舰队的交通处于危险之中,就不得不开始交战,因而在任何作战边界上,都必须拥有一处以上的加煤站。如果我们只有基韦斯特一处加煤站,那么敌人就能迫使美国舰队或交战或撤至彭萨科拉。德赖托图加斯濒临海峡,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它,便可在一个以上的方向拥有出口,而且它同基韦斯特的距离足以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