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第18/27页)
下面接着就要指出俄国同英国结盟的危险。
我们还看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诱使苏联积极参加英国的包围政策——这意味着俄国要承担单方面的义务而得不到英国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报酬——不论条约怎么订法,英国都无法给予俄国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报酬。由于西壁的存在,一切西欧的援助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因此深信,英国将再次遵行它的传统政策,让其他国家为它火中取栗。
舒伦堡还得强调说明德国「对俄国没有任何侵略意图」。最后,他还奉命告诉莫洛托夫,德国不但准备同苏联讨论经济问题,而且还准备同它讨论「在政治关系方面恢复正常」的问题。
希特勒认为这份草稿说过了头,因此下今留下不发。据高斯说,元首对两天以前张伯伦在五月二十四日的乐观声明印象甚深。首相当时告诉下院说,由于英国提出新建议的结果,他希望「不久」就可以同俄国达成全面的协议。希特勒害怕的是碰钉子。他并没有放弃同莫斯科修好的想法,但是决定暂时还是以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为好。
五月分最后一周之内,元首心中的逡巡犹豫,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档案中也有记载。五月二十五日或者这一天前后——确切的日期无法确定——他突然主张立即同苏联谈判来阻挠英俄谈判。舒伦堡为此要立刻去见莫洛托夫。但是里宾特洛甫给他的指示在五月二十六日给希特勒看了以后根本没有发出去。元首把它取消了。那天晚上,威兹萨克打电报给舒伦堡,要他保持「完全保留的态度——你个人在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以前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给驻莫斯科大使的这份电报和一封信都是五月二十七日写好的,然而直到五月三十日加上一段重要的附言以后才发出去。这很足以说明柏林的犹豫。威兹萨克在五月二十七日给舒伦堡写信的时候告诉他,柏林的看法是英俄协议「很不容易防止」,因此德国徘徊犹豫,不想对之进行决定性的干涉,因为害怕那样会在莫斯科引起「一阵鞑靼人的大笑」。此外,国务秘书还透露,日本和意大利对德国打算在莫斯科采取的行动反应冷淡,盟国的这种保留态度也对柏林产生了影响,使它决定静观待变。他最后说,「因此,我们现在还想观望一下莫斯科和巴黎-伦敦相互间的关系到底搞到多深」。
由于某种理由,威兹萨克并没有把他的信立即发出;也许他觉得希特勒还没有完全打定主意。当他到五月三十日发出这封信的时候,他加了一个附言。附言:除以上所写的而外,我还必须再说几句。元首已经批准,即令如上所述,现在还得同俄国人进行一次联系,虽然是一次十分有限的联系。这件事将通过我今天同俄国代办谈话来进行。这次同格奥尔基·阿斯塔霍夫的谈话并没有太多的收获,但是它表明德国人作了一番新的尝试,威兹萨克召见俄国代办的借口是讨论苏联驻布拉格贸易代表团的前途。俄国人渴望继续保持这个代表团。两位外交家围绕这个题目兜来兜去,想摸对方的底。威兹萨克说,他同意莫洛托夫所说,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不能截然分开,并且表示对「苏德关系正常化」感兴趣。阿斯塔霍夫说,莫洛托夫并不打算「把今后的苏德谈判关上大门」。
虽然两个人都小心翼翼,德国人还是感到受了鼓励。在五月三十日晚上十点四十分,威兹萨克给在莫斯科的舒伦堡发出了一份「特急」电报:同迄今为止所采取的策略相反,我们现在已最后决定同苏联进行某种程度的接触。也许是墨索里尼在五月三十日给希特勒的一份长长的秘密备忘录加强了元首转向苏联的决心,虽然这种转向是十分谨慎的。在夏季开始的时候,意大利领袖对于很快就开战的主意是否明智越来越感到怀疑。他对希特勒说,轴心国家「同富豪统治的、自私自利的。保守主义的国家之间的战争」,他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意大利需要有一个准备的时期,时间可能要延长到一九四二年年底——只有从一九四三年开始,进行战争的努力才能有最大的成功希望」。在列举了为什么「意大利需要有一段和平时期」的一些理由以后,意大利领袖的结论是:「由于所有这些理由,意大利不希望匆促进行欧洲大战,虽然它深信这样的大战是不可避免的。」
希特勒还没有把他已经决定在九月一日进攻波兰的秘密告诉他这位好友与盟友。他回答说,他以「最大的兴趣」读了墨索里尼的秘密备忘录,并且建议两位领袖在将来会面时进行讨论。同时,元首决定试一试能不能在克里姆林宫墙上撬开一条缝。六月分整整一个月,德国大使馆和俄国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阿那斯塔斯·米高扬之间一直在莫斯科进行关于签订新贸易协议的预备性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