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第16/27页)

这样,空军就能从法国西部就近封锁英国,而海军就能以潜艇作范围更广的封锁。一年多以后发生的情况竟然同他所说的完全一样。元首在五月二十三日还着重提出另一个决定性的战略计划也要付诸实行。他说,如果德军在上次大战开始的时候不向巴黎进攻而向英吉利海峡各港口迂回包抄的话,战争的结局就会不同。也许是那样。无论如何他要在一九四○年这样试一试。

希特勒在结束的时候说:「目标永远是要逼得英国屈膝投降。」他显然已经暂时完全把波兰抛到脑后了。

还有一个最后的考虑。

保密是成功的决定性前提。我们的目标必须对意大利和日本保守秘密。就是希特勒自己的陆军参谋总部,虽然它的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也坐在那里静听,都没有受到完全的信任。元首宣布,「我们的计划工作决不能交给参谋总部,那样秘密就无法保证了」。他下令最高统帅部成立一个计划小组来制定各项军事计划。

这样,希特勒就在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仗是打定了。德国要在东方取得生存空间。为此,在一有机会的时候就要进攻波兰。但泽算不了一回事。那不过是一个借口。英国是主要的障碍,它是反对德国的主力。好,连它一起搞掉拉倒,法国也一样。这是一场生死斗争。

当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元首第一次对他的三军首脑讲起他的侵略计划的时候,冯·勃洛姆堡元帅和冯·弗立契将军曾提出过抗议——至少是认为德国没有力量打一场欧洲大战。第二年夏天,贝克将军为了同样的理由辞去了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但是在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至少从记录上看,竟没有任何一个陆海军将领敢吭一声,对希特勒的方针是否明智提出任何疑问。他们看到,他们的工作不是提出疑问,而是盲目服从。他们早已运用他们的大才制定军事侵略的计划了。早在五月七日,同冯·伦斯德将军和冯·曼施坦因将军一起组成一个「工作小组」的陆军参谋总部的古恩特·勃鲁门特里特上校,就已经就实行白色方案可能遭遇的形势提出一项估计。事实上它就是征服波兰的计划。这是一个设想大胆的计划,后来在实际执行中只作了很少的改动。

雷德尔海军元帅在五月十六日签发的一项绝密命令中提出了白色方案的海军作战计划。因为波兰只在但泽以西沿波罗的海有几英里的海岸线,而且只有一支极小的海军,因此并没有估计会遭到什么困难。元帅所主要担心的是法国和英国。波罗的海的门户将由潜艇布防。两艘袖珍战斗舰和两艘战斗舰准备同「其余的」潜艇一起在「大西洋作战」。根据元首的指示,海军应当准备好在九月一日执行「白色方案」所规定给它的任务。但是雷德尔催他属下的司令官赶紧把计划定好,因为「由于最近的政局发展」,行动可能来得更快。

在一九三九年五月完了的时候,德国预定在夏末开始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在全力进行了。巨大的军火工厂日夜开工,紧张地生产着枪炮、坦克、飞机和军舰。陆军、海军、空军的能干的参谋人员拟订计划的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部队也因为征召新人进行「夏季训练」而扩大了。希特勒看到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可心满意足了。

在希特勒向他的军事首脑讲话的第二天,五月二十四日,最高统帅部经济与军备局局长格奥尔格·托马斯将军在对外交部工作人员所作的一次内部报告中就曾列举了这些成就。托马斯告诉他的听众,从前的帝国陆军花了十六年的时间——从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一四年——才把兵力从四十三个师增加到五十个师,而第三帝国的陆军在四年之内就从七个师一跃增加到五十一个师。其中有五个重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一支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现代化骑兵」。海军在几乎是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有两艘二万六千吨的战斗舰,两艘重巡洋舰,十七艘驱逐舰和四十七艘潜水艇的舰队。它已经有两艘三万五千吨的战斗舰,一艘航空母舰,四艘重巡洋舰,五艘驱逐舰,七艘潜艇下了水,而且还在计划造多得多的舰艇。空军从完全一无所有开始,白手成家建立了一支有飞机二十一个中队、人员二十六万人的力量。至于军火工业,托马斯将军说,已经在生产比它在上次大战产量最高的时期还要多的军火,而且在大部分部门内,产量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这位将军宣布,事实上,德国重整军备的总成绩「在世界上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德国的军事力量在一九三九年夏初已经十分强大,希特勒计划在秋初进行的战争能否取胜还要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德国仍然还没有也许永远不会强大到能打败法国、英国和俄国再加上波兰的联合力量。在这个决定命运的夏天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决定于元首有没有能力限制战争的范围——首先是,使俄国不致同西方结成军事同盟。这种军事同盟是利瓦伊诺夫刚在他下台以前还曾建议过的,而且是张伯伦虽然在最初似乎已予以拒绝但到五月底的时候又在重新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