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第12/15页)

他这次访问的最高潮,是九月二十八日在柏林举行的庆祝会。这次庆祝会显然使他深为折服。一百万群众集合在五月广场聆听这两位法西斯独裁者演说。用德语演说的墨索里尼,被震耳欲聋的掌声——还有希特勒的恭维话——乐得神魂颠倒了。这位德国元首说,这位意大利领袖,是「少数的时代孤客之一,历史考验不到他们,他们自己就是历史的创造者」。我记得,在墨索里尼演说结束以前,突然下了一场大雷雨,在群众四散奔逃的混乱中,党卫队所布置的警戒线也被冲散了,这位骄傲的意大利领袖纷淋得像落汤鸡一般,浑身湿透,狼狈不堪,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回到下榻的地方去。然而,这个煞风景的遭遇并没有丝毫减弱墨索里尼要成为强大的新德国的伙伴的热情。第二天,在检阅了陆海空三军的阅兵式以后,他深信他的前途是在希特勒一边而回罗马去了。

所以,在一个月以后里宾特洛甫到罗马去请墨索里尼参加定于十一月六日举行的反共公约签字仪式的时候,这位意大利领袖告诉他,意大利对奥地利的独立的关心已经减退,这就不足为奇了。墨索里尼说,「让(奥地利的)事情听其自然发展罢」。这正是希特勒一直在等待的同意他放手干的表示。另外还有一个统治者也为纳粹德国力量的日益增长所折服。当希特勒破坏洛迦诺公约,在占领莱因兰之际陈兵比利时边境的时候,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也退出了洛迦诺公约和同英法的联盟,宣称比利时今后将严守中立。这是对西方集体防务的一个重大打击,但是在一九三七年四月间英法竟表示了同意,为了这个行动,它们和比利时一样,很快就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五月底,威廉街颇有兴味地注视着斯坦莱·鲍尔温不再担任大不列颠首相而由尼维尔·张伯伦接任。德国人高兴地听到,这位新首相将比前任较为积极过间外交事务,而且决心在可能情况下同纳粹德国达成谅解。希特勒所能接受的是怎么一种谅解,在当时德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冯·威兹萨克男爵十一月十日所写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扼要地作了说明。

从英国那里,我国要得到殖民地和在东方行动的自由——英国人非常需要太平无事,如果能够探明英国对这种太平局面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将是有利的。

探明英国愿意付出多大代价的机会在十一月间出现了,当时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张伯伦先生的热烈赞同下,前来伯希特斯加登访问希特勒。十一月十九日,他们举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在德国外交部关于这次会谈的长篇德国秘密备忘录中可以看出三点:张伯伦极想同德国求得解决,他建议两国举行阁员级的谈判;英国希望求得欧洲的总解决,为此它准备在殖民地和东欧问题上向希特勒让步;希特勒当时对英德协议并不很感兴趣。

由于这次会谈的结果多少是消极性的,所以德国人对英国人似乎因此而感到鼓舞觉得奇怪。如果英国政府知道,希特勒在同哈利法克斯勋爵会谈之前十四天,曾在柏林跟他的军事首长们和外交部长举行过一个极为秘密的会议,它就会感到更加奇怪了。



五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决定命运的决定

冯·勃洛姆堡陆军元帅在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四H标有「绝密」字样的指示里,向三军总司令透露了大概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和必须作些什么准备来应付这些事情。这个指示一共只制了四份。这位战争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告诉三军首脑说,「根据总的政治局势来看,有理由假定德国可以不必担心任何力」面的进攻「。他说,西方国家和俄国都不希望战争,它们也没有战争的准备。

这个指示继续说道,「尽管如此,世界政治局势变幻无常,很可能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德国武装部队需要经常为战争作好准备——以便在一旦政治上出现有利的机会时,有可能从军事上利用这种机会。武装部队为可能在一九三七-一九三八年这个动员时期发生的战争作好准备时,必须记住这一点」。既然德国不必担心「任何方面」的进攻,还有什么可能会发生战争呢?

勃洛姆堡是说得十分具体的。有两种可能的战争情况,「对此正在拟定计划」:

一、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战争,主要的战斗在西方。(战略集中的代号「红色」。)

二、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战争,主要的战斗在东南方。(战略集中的代号「绿色」。)

第一种情况的「假定」是法国可能对德国发动突然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将把它的主力用在西方。这个部署的代号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