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第14/15页)

我们的相对的实力将由于——世界其余地区的重整军备而减弱——此外,全世界认为我们会发动攻击,因而每年都在加强对付措施。正是由于世界其余地区在加强防务,我们才不得不采取攻势。目前没有人知道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时期的局势将会怎样。只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不能再等待了。

如果元首仍然活着,他的不可变更的决心是:最迟在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时期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在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以前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在情况二和情况三中将会出现。

情况二

如果法国的内证竟然发展成这样一种国内危机,以致法国军队完全用于对付这事,因而不能用来对德国进行战争,那末,对捷克人采取行动的时机就来到了。

情况三

如果法国被牵连在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以致不能「进行」反对德国——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是同时推翻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对西方进行的战争中解除我们侧翼的威胁——如果捷克人被打倒而取得了德因-匈牙利共同边界的活,就更加可以肯定地指望波兰在万一发生活德冲突时守中立了。

但是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国会怎样呢?希特勒十分详细地对这个问题作了答复。他认为「英国差不多肯定无疑地是,法国也多半是,把捷克人默默勾销了。英帝国所遇到的许多困难,以及再一次被卷入一场持久的欧洲战争的前途,是英国不愿参加对德战争的决定性的顾虑。英国的态度对法国肯定地是不会不起影响的。法国要在没有英国的支持下发动进攻是很不可能的,而且攻势也很可能被我们的西部工事所遏止而陷于僵持。法国也不会在没有英国的支持下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军——不过,不用说,在我们对捷克人和奥地利发动进攻时,仍然必须在我们的西部边界上保持坚强的防御」。

希特勒然后扼要地叙述了「并吞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一些好处:使德国获得比较有利的战略边界,得以把军事部队腾出来「作其他用途」,获得约一二○○万「德国人」,额外取得可供国内的五六百万德国人用的粮食,为十二个师的新军取得人力。

他忘记了说意大利和俄国可能会怎么样,于是现在他回过头来谈它们。他觉得,「由于日本的态度」,苏联恐怕未必会来干涉。意大利不会反对「消除捷克人」,但是如果奥地利也被侵占的话,它的态度如何,则仍然是个问题。这「主要」要看「这位意大利领袖是否还活着」。

希特勒对情况三的假定,是法国将卷入对意大利的战争,这是他指望发生的一场冲突。他解释道,他所以采取竭力设法延长西班牙内战的政策,原因就在于此;它使意大利继续跟法国和英国发生纠纷。他认为,它们之间的战争「肯定地愈加临近了」。事实上,他说,他「决心利用它,随便它甚么时候发生,即使是早到一九三八年」——这离说话的时候只有两个月了。他确信,意大利如在原料方面得到德国的一点点援助,就能够抗住英法。

如果德国利用这个战争来解决捷克问题和奥地利问题,那就要假定英国在同意大利作战时不会对德国采取行动。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不至于对德国采取战争行动。

我们对捷克人和奥地利发动进攻的时机,必须要视英法愈战争的进程而定——这种有利的局势——不会再发生——对捷克人的袭击必须要以「闪电速度」来实现。

这样,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这个秋天的日子里,当柏林暮霭降临的时候——会议是在八点十五分结束的——大局就已经定了。希特勒已经传达了他要进行战争的不能挽回的决定。对这一小撮将指挥这场战争的人来说,已不再能有什么怀疑了。这位独裁者十年前在《我的奋斗》中就已经说过,他说德国必须要在东方有生存空间,必须准备用武力来取得它。不过那时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鼓动者,他的书,正如冯·勃洛姆堡元帅后来所说的,被军人们——和许多别的人一样——认为是「一种宣传」,它的「销路广大是由于强行推销之故」。

但是现在,这些军队首长和外交部长却面临着对两个邻国进行真的侵略的具体日期——他们肯定知道,这种行动是一定会引起一场欧洲战争的。他们必须在明年,一九三八年以前,最迟在一九四三-一九四五年以前准备就绪。

这不免使他们发愣。就霍斯巴赫的记录来看,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他们的领袖的建议的不道德感到不能接受,而是为了更实际的理由:德国还没有为一场大战准备就绪;现在就挑起这样一场战争,有招致灾祸的危险。根据这些理由,勃洛姆堡、弗立契和牛赖特竟敢辩明利害而对元首的主张表示怀疑。在三个月内,这三个人都丢了官。他们的反对是希特勒在整个第三帝国时期所受到的最后一次当面反对,尽管是这样微不足道,希特勒在排除了他们的反对以后就走上了征服者的道路,去完成他的使命。在开头,这条道路比他或者任何其他人所预见的要容易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