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一九三四-一九三七年(第10/15页)

这件事使得法国的边界上有了第三个不友好的法西斯国家。它加剧了法国右派和左派之间的内杠,从而削弱了德国在西方的主要劲敌。最重要的是,它使英法和意大利不再可能修好,从而驱使墨索里尼落入希特勒的怀抱。而巴黎和伦敦的政府在阿比西尼亚战争结束后则一直在希望能和意大利重修旧好。

从一开始,元首对西班牙的政策就是算盘打得很精、眼光看得很远的。对缴获的德国档案作一番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希特勒的目的之一是延长西班牙内战,以使西方民主国家和意大利保持不和,把墨索里尼拉到他这边来。德国驻罗马大使乌里希·冯·哈塞尔当时还没有认识到纳粹的野心和手段,后来他认识到了,却为此而丧了命。他早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向威廉街报告说:

在意大利跟法国和英国的关系上,西班牙冲突所起的作用可以跟阿比西尼亚冲突相比,即清楚地暴露了这些国家的对立的实际利益,从而防止了意大利为西方国家所拉拢并为它们所利用。争夺西班牙政治统治势力这一斗争,暴露出意大利和法国固有的对立;同时意大利在地中海西部的强国地位又跟英国的地位发生了竞争。意大利只有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同德国并肩对付西方国家是有利的。

就是这样的环境产生了罗马一柏林轴心。墨索里尼的女婿、外交部长加里亚佐·齐亚诺伯爵,在柏林同牛赖特举行过几次会谈后,于十月二十四日前往伯希特斯加登,这是他多次到那里去晋谒希特勒的第一次。他发现这位德国独裁者这天情绪很好,态度友善。希特勒说,墨索里尼是「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谁都远远比不上他」。意大利和德国一起,不仅可以征服「布尔什维主义」,而且可以征服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希特勒认为,对于联合起来的意大利和德国,英国终将不得不迁就。否则,这两个国家采取一致行动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它。希特勒提醒齐亚诺说:「德国和意大利的重整军备进行得要比英国所能做到的快得多——三年后德国就将准备就绪——」

这个日期是值得玩味的。三年后是一九三九年的秋天。

在柏林,齐亚诺和牛赖特于十月二十一日签订了一个秘密议定书,其中扼要地规定了德国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几天后(十一月一日),墨索里尼在米兰的一次演说中公开把这个议定书称为是一个构成「轴心」的协议,围绕着这个轴心,其他欧洲国家「可以一起合作」,不过没有透露这个议定书的内容。「轴心」一词将成为一个有名的字眼,而对这位意大利领袖来说,却是一个致命的字眼。

有了墨索里尼稳在囊中,希特勒就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别的地方。

一九三六年八月,他任命里宾特洛甫为德国驻伦敦大使,去探索按他自己的条件同英国求得解决的可能性。里宾特洛甫既无能又懒惰,虚荣得像只孔雀,傲慢自大而且没有幽默感,戈林认为他是担任这个职务的最坏人选。他后来说:「当我批评里宾特洛甫处理英『国问题的资格时,元首向我指出里宾特洛甫认识』某某勋爵『和』某某大臣『。我回答说:』是的,但是困难的是他们也了解里宾特洛甫。『」

的确,里宾特洛甫虽然为人不讨人欢喜,但在伦敦不是没有拥有势力的朋友的。柏林方面认为,英王的腻友辛普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里宾特洛甫担任新职后的初步努力是令人沮丧的。

十一月里他飞回柏林了结一件他一直插手的同英国无关的事。ll月二十五日,他同日本签订了反共公约,这时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对记者们(作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说,由于这个公约,德国和日本已经联合起来保卫西方文明。在表面上,这个公约似乎只不过是一种宣传花招,德国和日本靠了它,可以利用世人普遍不喜欢共产主义和普遍不信任共产国际的心理来取得全世界的支持。但是,在这个公约中也有一个秘密议定书,具体针对着俄国。如果苏联对德国或者日本无端发动进攻的话,这两个国家同意一起磋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卫它们的共同利益」以及「不采取任何有可能缓和苏联局势的措施」。还商定,两国中任何一国不得在没有取得互相同意的情况下同俄国缔结违反这个公约的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

没有过了很久,德国就破坏这个公约并且毫无道理地指责日本不遵守这个公约。但是,这个公约却确实在世界上容易受骗的人们中间起了某种宣传作用,而且它使三个穷光蛋侵略国家第一次联合在一起。意大利在翌年加入了这个公约。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希特勒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德国撤销」凡尔赛和约上的签字,这是一个空洞的然而是典型的姿态,因为这个和约这时本已成为一张废纸了。他并且自豪地回顾他执政四年来的成绩。他要自豪是难怪的,因为内政外交方面的成绩都是出色的。我们前已看到,他已经消灭了失业,使企业兴旺繁荣,建立了强大的陆海空军,给予他们大量装备而且有希望供应得更多。他一手打破了凡尔赛和约的桎梏,靠了虚声恫吓而占领了莱因兰。他最初是完全孤立的,现在已有了墨索里尼和佛朗哥作忠实的盟友,而且他已使波兰脱离法国的影响。最重要的也许是,他已使德国人民的生气勃勃的精力发挥了出来,重新唤起了他们对国家的信心并使他们重新意识到德国作为一个日益扩展的世界大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