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玩家(第9/23页)
尽管如此,原有的出击部队也已被截成数段,损失较为惨重,其中损失最大的,是担负掩护任务的教导二师。教导二师由张治中任师长,其装备和待遇与教导一师相仿,但作战能力都是一样薄弱,因此经常遭受友军的讥笑和谩骂,被说成是好看不好吃的废物。
吉鸿昌派敢死队发起冲锋,敢死队先投手榴弹,再用大刀砍杀,把教导二师打了个落花流水。当时豫东正下着大雨,到处都是沼泽泥泞,教导师官兵急于奔逃,身上穿的呢子衣变成了“泥子衣”,脚上的大皮鞋也变成了“高靿马靴”。
奇袭行动偷鸡不成蚀把米,而精心培养的教导师又如此不给自己长脸,蒋介石真是被郁闷坏了。他只得继续下达严令,用火车紧急向陇海线抢运援兵。
第十二师是从后方赴援的部队之一。由于军运频繁,车辆调度很慢,每次只能运一个团。各团一到柳河,就马上被蒋介石派往了前线最紧急的地方,最后师长金汉鼎身边仅剩下炮兵营、工兵营等特种部队。蒋介石在召见他时一开口就问:“你的工兵营能打仗吗?”
工兵营的主要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以金汉鼎觉得蒋介石问的这个问题很怪异,便顺口答道:“很能战。”
蒋介石立即下令将工兵营派上第一线。
由于撤退和赴援及时,反蒋联军并没有能够大量歼灭对方,除重创了教导二师等少数部队外,只截获了百余辆汽车和一些辎重。中央军实力仍在,而且经过调整部署,加强工事,又打造了一道坚固阵线,双方重新形成对峙之势。
这次中央军奇袭行动的失败,还影响到了其他方面。东北军出兵助蒋本来已经水到渠成,不料在6月中旬召开的东北高级干部会议上,出兵入关的提案又遭到了否决,反对者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中央军在陇海线失利了。
长驻关外的方本仁、吴铁城闻听这一消息,均不胜诧异。在前线指挥的蒋介石自然更是沮丧万分。一名将领在谒见蒋介石的过程中,发现老蒋满面怒容,而且地上有许多瓷器碎片。出了门后,他赶紧问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委员长心情不畅,是何原因?”
侍从副官回答:“(蒋介石)一看到或听到前方战况不利的消息,经常用骂人和砸器物来撒气。地下是茶杯碎片,刚砸的。”
监军
与尚能形成对峙局面的陇海、平汉线相比,蒋军在津浦线上还要吃紧。
中原大战开始后,蒋介石几乎把蒋军主力全都投入到了陇海线上,其他两条线便只能靠杂牌军团勉力支撑,平汉线靠的是第三军团,津浦线靠的是第一军团。
尽管中原大战前特别是石友三叛蒋后,蒋介石对韩复榘多有猜忌,甚至一度动过将其拿下的念头,但是之后韩复榘站在蒋的立场上讨唐、反阎,又重新获得了蒋的信任。
在徐州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委任韩复榘为第一军团总指挥,并且对他说:“今后关于山东方面的军政事务,即请向方兄(韩复榘字向方)全权处理。”
接受任命时,韩复榘一方面感激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感到责任重大。第一军团除他的部队外,只有陈调元、刘珍年、马鸿逵三部人马可供调遣,其中刘珍年部驻于鲁西,指挥起来并不方便。韩复榘还听说刘珍年与阎锡山早有勾结,就怕刘部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从背后倒戈。
见韩复榘面有难色,蒋介石对之慰勉有加,说他可以保证刘部不会出问题,同时正式委任蒋伯诚为军事联络员,对韩复榘予以协助。
蒋伯诚原是蒋介石的幕僚,后一直在蒋、韩之间担任联络。此人城府较深,善于揣摸别人的心理。进入韩部前,他了解到韩复榘性格倔犟,遇事吃软不吃硬,于是便投其所好,整天陪着韩复榘吃喝玩乐,并且处处表现出很贴心的样子。
韩复榘本质上是个粗人,头脑比较简单,想不到很深很复杂的东西。随着与蒋伯诚相处的时日渐长,慢慢地韩复榘就把蒋伯诚当成了自己人,对他极为倚重,决定什么事也都不背着他。
因为这个缘故,蒋伯诚可以随时向蒋介石汇报韩复榘的真实情况,实际上起到了监军的作用。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肯给予韩复榘极大权利和充分信任,也与之有一定关联。
就在陇海线爆发激战的时候,石友三首先开始对鲁西发动进攻,蒋介石把陈调元、马鸿逵都集中到鲁西参与作战,整个第一军团只剩下韩复榘部在鲁北抵御晋军,防务上十分空虚。韩复榘电请将陈调元部调回鲁北协防,但蒋介石没有同意,只答应一旦鲁西形势好转,即让陈、马两部归还第一军团建制。
一个军团支持津浦线,现在变成了一支孤旅独撑津浦线,韩复榘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在通过蒋伯诚了解韩复榘的心理状况后,蒋介石特派曹浩森前去给韩复榘疏通打气。